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加快培育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队伍

发布时间:2024-10-26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广东、山东人大代表团审议,论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 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度重视“新农人”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将其作为乡村人才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积极加强与组织、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江苏省委2024年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农人’队伍”,明确实施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能提质行动、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就业专项培训等任务要求,并分解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头,为江苏“新农人”逐梦沃野、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和美好前景。

  新时代呼唤“新农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新时代的重大任务之一。乡村振兴,需要一支适应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毫无疑问,“新农人”则是这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劳动者、建设者、参与者。加快培育一大批包括“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在内的“新农人”,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澎湃动能。

  培育“新农人”队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产业兴旺需要“新农人”带头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形成和推广,离不开“新农人”的创造性劳动,绿色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也需要“新农人”率先掌握、自觉践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离不开“新农人”的智慧和汗水,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新农人”去传承弘扬、倡导革新,农村社会和谐的局面离不开“新农人”的示范和引领,乡村治理、共同富裕更需要“新农人”的努力和奉献,特别是他们的情感投入和创新创造。

  培育“新农人”队伍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农民的现代化,培育“新农人”队伍已经成为农民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当前“新农人”数量偏少,创业创新能力也需要提升,还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队伍,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培育“新农人”队伍是实现小农业和大市场衔接的重要举措。“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目前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经营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3左右。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课题。“新农人”在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能力。

  培育“新农人”队伍是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为核心标志。“新农人”是农业领域的优质劳动力,他们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素质的跃升,更有能力推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跃升,并不断优化自身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组合,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新农人”具有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什么叫“新农人”?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与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相关环节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新农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不一定居住在本地农村,比如城市下乡、返乡的农业经营者,跨区域承包经营的种田大户,并不完全是本村的居民。他们以在农业产业链上的经营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是兼业经营者,但如果兼业收入大于农业收入的则不宜称为“新农人”。他们不一定是完全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依靠脑力劳动来代替体力劳动,逐步减轻劳动强度,大幅提高劳动效率。他们有知识、懂技术,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生产,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他们善经营、会管理,擅长运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手段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新农人”,新在身份、新在观念、新在经营手段、新在营销方式,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农业、农民、农村具有特殊的情感。他们热爱农业,对农业具有真挚感情,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们热爱农民,善于组织农民、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热爱农村,爱农村的山水田林、爱农村的生态环境,自愿为了大地的丰收挥洒汗水,立志在大地上写出精彩论文、描绘壮美画卷。

  “新农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全国人大代表魏巧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与鼓励青年人下乡、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见识、有情怀的“新农人”自愿来到乡村耕耘。他们年纪更轻、可塑性更强、发展潜力更大,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新农人”的作用十分重要。

  “新农人”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守护者。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现在的种粮农民中规模经营已占一定比重,这些经营者中有许多像魏巧一样的“新农人”,他们是“种粮能手”“高产状元”,代表当前种粮的先进水平。他们把多产粮、产好粮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紧紧抓牢耕地质量和种子优良两个要害环节,以新理念新技术推动农业丰产丰收、节本增效,守护着“大国粮仓”。

  “新农人”是农业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操作者。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扎实推动农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新农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生产环节着力稳总量增效益,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在加工环节着力强龙头提品质,突出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优、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在销售环节着力重融合兴业态,运用新的营销手段,缩短从田头到居民餐桌的距离和时间。

  “新农人”是使用农业新科技的带头人。农业新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农人”经营的产业是最先使用的载体。智能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新农人”无不是率先示范、放好样子,积极推动农业新科技在广大农民中的普及使用。

  “新农人”是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明白人。经营出效益,管理出效率。“新农人”善经营、会管理,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产业。他们注重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实施规范操作,促使企业高质高效运转;他们注重建立严格的产品标准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培育农业品牌;他们注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新农人”是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的能干人。农村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新农人”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农村现代服务业是产业振兴的重点领域。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统一服务、先进农机装备的应用、农文旅的融合发展等,这些场景中都活跃着“新农人”的身影,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多措并举培育“新农人”队伍

  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关键变量,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培养模式,培育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有情怀的“新农人”。

  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地发现并举,全方位拓宽“新农人”的来源渠道。要突出急需紧缺,有序引导各类专业人才下乡服务;紧盯乡土人才,全面培育高素质农民。切实做到对象上的全方位,外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和“科创客”“农创客”等,投入乡村振兴第一线;内找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创业能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非遗技艺传承人等,把他们培育成为“新农人”。切实做到政策上的全方位,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政策,让愿意投身农业、服务农村的各类人才心向往之,构筑人才聚集的“强磁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干事创业提供政策“硬支撑”;统筹各地各部门对人才的优惠政策,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切实做到方法上的全方位,通过各种形式加大招引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比如引才专场、技能竞赛等,引进和发现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

  坚持学校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并用,全过程培育“新农人”创新创业能力。“新农人”培育要坚持学用贯通、以用为主、重在实效的理念,大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素养。优化学校教育学科设置,打破学科边界,灵活创新办学形式,围绕育种技术、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关键技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一批掌握科技前沿知识的“新农人”。强化实用技能培训,突出休闲农业、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充电赋能,不断提升乡村现有人才的适应能力和水平。实践锻炼是学校教育和技能培训都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动脑、边学边干,才能提升学习效果,真正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并重,全身心营造“新农人”成长壮大环境。农村人才“留得住”是“引得来”的续篇,是“用得好”的前提。要用心用情、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的“软环境”。营造放手干事的创业环境,从涉农直补、产业引导、能力提升、金融扶持等方面集成制定支持政策清单,帮助“新农人”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让他们能干成事。关注“新农人”的多方面需求,大力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关心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具体事情,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新农人”的经济收入等各项待遇和社会地位,“两代表一委员”的安排、劳模和先进个人的评选等要增加“新农人”的比重。地方各级干部要真情关心、真诚爱护、真正支持“新农人”,使他们留得安心、干得舒心、生活开心。

  坚持科学评价和考核激励并行,全力度优化“新农人”用好用活机制。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新农人”数据库,建档立卡、跟踪培养,知人善用、用好用活。探索建立“新农人”评价机制,从资源统筹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科技承接能力、跨界经营能力、联农带农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等方面,对“新农人”进行客观评价。将“新农人”联农带农成效和政府扶持项目挂钩,引导他们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支持有条件的“新农人”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产出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评定职称时予以倾斜。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经济奖励、荣誉激励、典型表彰力度,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运用多种媒体,讲好“新农人”的创业故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10/24/art_13275_114005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