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学习推广中山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4-10-25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10月24日,省农业农村厅在中山召开学习推广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中山指示要求,聚焦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实地考察学习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总结交流先进地区好的做法经验,写好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答卷。

  

  会议现场图。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参加调研活动。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中山市南朗街道丰阜湖“三池两坝”标准型尾水治理项目和南朗街道华山围简易生态型尾水治理项目的治理情况,详细了解治理模式的差异和适用类型,了解项目建设、投入、运行以及治理成效等情况。

  做好尾水治理势在必行

  作为水产大省,广东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产量分别为924.02万吨、795.7万吨。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约715.9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总面积约512万亩,可以说,池塘养殖是广东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加快推进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是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发展、全面提升水产质量安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切入点,是做好水产品稳产保供、加快补齐我省渔业高质量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谢骏研究员从我省尾水治理的必要性,多项尾水处理技术和适用条件等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要综合考虑治理效果、成本和可持续性。推进养殖尾水模式向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加大对尾水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他建议。

  “中山市的做法扎实管用、科学有效,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各地要锚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认真学习借鉴中山经验做法,强化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因地制宜,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和建立长效机制。”刘棕会强调,要示范宣传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不断催生渔业新质生产力。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探索建立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养殖尾水处理机制。强化鱼塘清淤工作,优化养殖环境。坚持产管并举,牢牢守住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在加快渔业现代化、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进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促进渔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中山市有鱼塘面积达30万亩,渔业年总产量近40万吨,2023 年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四,渔业产值超96亿元。小榄脆肉鲩、三角生鱼等渔业品牌享誉全国,小榄、三角镇分别荣誉“中国脆肉鲩之乡”“中国生鱼之乡”。

  

  

  

  中山市南朗街道丰阜湖“三池两坝”标准型尾水治理项目——生态净化池。

  

  

  

  中山市南朗街道丰阜湖“三池两坝”标准型尾水治理项目——沉淀池。

  郭文海表示,近年来,中山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推进鱼塘尾水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中山将率先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抓实抓细鱼塘尾水治理各项工作,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抓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全力以赴探索更多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努力为全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山市南朗街道华山围简易生态型尾水治理项目。

  在破解尾水治理难题方面,中山有自己的经验做法。中山市副市长欧阳锦全介绍,中山将养殖尾水治理纳入市人大一号议案、十项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按照“真信、真建、真管、真用”的原则,回答“推而不动、谋划之困、施工之难、建而不用”等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尾水治理面积7.8万亩。

  此外,在强化养殖全过程衔接等方面,我省的一些养殖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中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三池两坝”处理模式,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养殖治污两手抓,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产业转变,实现生态经济“双赢”;中农国际农业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构建“虾鱼藻贝”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降低养殖过程的饲料、排泄物残留污染,在解决养殖尾水的问题同时增加养殖效益等。

  下来,广东将迅速向全省推广鱼塘尾水处理技术,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加强科技创新对渔业产业升级的支撑,推动各类资金投入养殖尾水处理,形成政府示范推动、养殖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支持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gzdt2266/content/post_45132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