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以“三位一体”理念引领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

发布时间:2024-10-25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农业强国建设需要优良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支撑。当前,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为主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不少品牌化成效显著的地方甚至把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生态体系作为农业品牌化的抓手。

  俯瞰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版图,可以归纳为“三种色块”。最受关注的是通过农业品牌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暖色区域,主要分布于农业发达地区及“弯道超车”地区;其次是冷色区域,覆盖了跟区域优质资源禀赋不匹配、跟不上农业品牌化时代步伐的区域;剩下的区域呈现中间色,区域内农业品牌化发展情况不算出挑也不落后。理念引领实践,存在三种色块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者、主导者、实践者有没有理念共识和实践共识,即是否以“三位一体”理念引领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是否科学实践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理念。

  众所周知,品牌化实践和人类各个文明阶段相依相随。在西方现代商业文明的品牌生态体系中,主要是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包括服务品牌),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从概念的提出到成为中国农业品牌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因此,只有在中国,农业品牌化才需要“三位一体”理念,应统筹考虑三类品牌的建设,认清三类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作用及归宿,合理分配有限的品牌建设资源,呵护农业品牌化进程中的生态体系。

  如何正确理解“三位一体”农业品牌理念及实践?从特征来看,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由政府主导,所有权及经营权大多归行业协会。品牌属性决定了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归宿是区域文化品牌,其功能作用主要是服务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区域农业背书。只有那些由法人公司拥有并运营的区域公用品牌,才有可能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是强势品牌、领导品牌的绝对主角;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既能相互背书,功能作用还能合二为一;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作用殊途同归。做强品牌,最终是要做强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因此,为了完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不同的品牌建设角色要有不同的实践方法论。

  政府部门遵循“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理念,首先要具备服务型政府的意识,即担起责任,主导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是农业品牌化的中流砥柱。要通过扶持政策、搭台措施,把资源向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引流,激励并帮助经营主体建设农业企业、农产品品牌。

  作为农业经营者,在农业品牌实践中践行“三位一体”理念,主要围绕如下三个方面开展。首先,认清区域公用品牌的功能作用,用共同富裕的理念武装并丰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内涵。特别是在农业资源有限的区域,共同富裕的理念能整合资源团结农业经营主体,从而突破农业资源瓶颈的难题,为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夯实产业基础。其次,正确理解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在农业品牌生态体系里的定位和作用。农业企业品牌的最佳形象是,一头顶起区域公用品牌,另一头扶起产品品牌并培育更多的产品品牌。而农产品品牌如果能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好强势子品牌、战略性品牌的角色,就能获得应有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再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价值。所谓有为才有位,在区域公用品牌比较弱,无法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背书的阶段,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要积极体现出引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价值,并为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赋能。特别是在区域公用品牌缺位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承担起一定的区域公用品牌的功能作用。

  仔细分析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版图以及背后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农业品牌化,最大的特色是践行“三位一体”理念,在实践中有机培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在展示三类品牌风采的进程中完善农业品牌生态体系,成就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做强做大区域农业。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snywx/202410/t20241015_334755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