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与健康
地下水资源与健康
地下水是地质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存于地面以下的岩石孔隙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地下水却是重要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甚至每天都在使用它,它的质量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地下水是贮存于地表以下岩土层中水的总称。广义的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水,具有水质好、分布广、便于开采等特征。狭义地下水指土壤、隔水层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按照来源可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按照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照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照矿化硬度又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等。
根据我国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特点,全国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平原-盆地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岩溶地区地下水和基岩山区地下水四种。平原-盆地地下水一般水量比较丰富,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分布于我国的各大平原、山间盆地、大型河谷平原和内陆盆地的山前平原和沙漠中。黄土地区地下水是平原-盆地地下水的一种,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西省西部和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岩溶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石灰岩)的溶洞裂隙中,其赋存状态取决于岩溶发育程度,开发利用价值非常大。基岩山区地下水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以外的其他山地、丘陵区,赋存于区域内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石的裂隙中,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地下水类型。
我国地下水资源储量与功能
我国拥有的地下水总储存量达到了大约52.1万亿立方米。我国南方地表水多,但说到地下水,反而是北方更丰沛,达到了约35.5万亿立方米,占到了全国的68.1%左右。这些地下水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等地区。我国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评价面积914.97万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9234.72亿立方米/年,平均补给模数为10.09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
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和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田灌溉。因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较高,亦是医疗、热源及提取有用元素的原料。在部分地区是生态用水的基本保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天然地下水就一定安全吗?
天然地下水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中从其周围介质中获得各种无机和有机成分,它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溶液。地下水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人体中元素的含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中所必需的元素许多来自饮用水,因此供饮用的地下水中某些元素的贫乏或者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结果表明,饮用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或某些元素如氟、碘和硒等不足或过剩与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直接相关。像人们熟悉的地方性氟中毒可能是由于长期摄入高氟地下水造成的,氟能直接损害细胞原生质,能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并影响牙齿、骨骼的正常代谢过程,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等。又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它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遍布世界各地。它主要是环境中缺乏元素碘引起的,若长期饮用碘含量低于5微克/升的地下水,甲状腺肿发病率很高。再如饮用地下水中硒缺乏可能会导致大骨节病,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低硒地带,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
地下水也会被污染吗?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不易被污染。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地下水的危机也与日俱增,一旦受到污染,就难以修复。
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完全被使用或降解消除,会由地表下渗进入地下水系统,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或)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甚至污染。地下水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如矿山、油气田开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和堆积,农业生产用的肥料和农药、污水(或再生水)灌溉,市政污水管网渗漏、垃圾填埋渗漏等。
抗生素的使用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抗生素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类药物,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量非常大。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使有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抗生素作为一类典型的新污染物,已经受到国家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抗生素用于人和动物体后,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吸收。据调查,30%~90%的抗生素都将通过粪便排泄到环境中,一旦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抗生素就会通过淋滤、下渗作用进入地下水。除此之外,丢弃的过期抗生素药物、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抗生素都可能是地下水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工厂生产抗生素所产生的废水、畜牧业及农业所产生的废水及人类产生的生活污水、医疗废水都可通过污水收集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废水中抗生素处理技术尚不完善,处理工艺很难完全去除抗生素,使得抗生素通过排放、地表径流、地表水回灌、再生水补给、淋滤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汇集到地下水中,影响地下水质量。
如何判断地下水是否适宜饮用?
地下水是否适宜饮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事实上,并不是地下水中一旦检出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质就不能饮用或是被定义为地下水污染。一方面,天然地下水有自净能力,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可以降解或消除有害物质。另一方面,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需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和暴露时间,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不是所有的地表水、地下水都能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地,必须要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相关要求才能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地,而是否适宜饮用则应进一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大了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支持与投入,尤其是地下水水量、水质“体检”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先后开展了全国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国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计划等专项工作。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监督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职责划分到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修订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最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城市与工业“三废”不合理或不达标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农牧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1年《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十四五”期间,地下水环境保护将依据《地下水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调查、监测和评价,控制地下水污染增量,逐步削减存量,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力保障地下水质量和饮用安全。
地下水资源关系到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随着社会发展,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可能引发地下水的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产生威胁。国家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质量,全力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我们也应该多了解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知识,从日常做起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污染地下水的现象进行监督,爱护我们的生命之水,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摘自《地球》2024年1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pyd/109711814528666337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