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长江云报道:风调雨顺 湖北320万亩再生稻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23-08-20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8月13日,在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毛李村七组村民朱大洪的再生稻田里,由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学会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正在对今年的2000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再生稻周年温光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沙洋示范片进行了头季稻现场测产验收。  

  朱师傅种植再生稻5个年头,由于前期雨水充足天气好,加上水肥管理得当,朱师傅种植的12亩再生稻叶青籽黄,长势喜人,产量高,丰收已成定局。看着金黄色的稻谷被收割上岸,朱师傅的心里是乐开了花,更让朱师傅开心的是,今年稻谷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今年是每斤一块三到一块三角三,去年是每斤一块二角二、 一块二角三,相比去年每斤高了将近一角钱,一亩地就要高个出一两百块钱的收入。”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示范现场,一致认为该示范片再生稻头季稻长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熟相好,无倒伏,技术措施到位。专家组随机选了1个示范田块进行现场机收测产,示范田块实收面积583.6平方米,毛谷重735公斤,经测定含杂率为1%,采用 pm -8188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含量为16.3%,去杂后折合干谷(13.5%含水量)亩产804.4 公斤。  

  水稻专家、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表示,在湖北,再生稻头季能够超过800公斤,这个产量就算是比较高的了,后续再加上再生季,一般都能达到1100公斤以上,这样就超过了“吨粮田”的目标,综合效益明显。        

  早在2008年,荆门市沙洋县就开始推广种植再生稻,不断优化再生稻栽培技术。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将沙洋县选定为再生稻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核心示范区,并被科技部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再生稻产能提升和优质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截至目前,荆门市沙洋县创建“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10多个,打造汉宜线再生稻产业示范带,覆盖5个镇42个村,项目示范面积10多万亩。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程建平告诉记者,目前研发团队主要在项目区配套了病虫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包括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新型肥料应用,通过合理的播种、收割时间的控制,使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光温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提升再生稻的头季和再生季的产量和品质。        

  再生稻是一种一次栽种两次收获的水稻种植模式,今年,发展再生稻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科技部也专门立项支持再生稻研究。湖北是长江中下游再生稻种植的重点区域,2013年以来,湖北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持续增长,实现大面积示范区连续3年两季亩产980公斤至1030公斤,相较中稻增产300公斤至350公斤,相较双季稻产量相当,增产增收效应明显,机收再生稻种植区域覆盖荆州、黄冈、孝感、荆门等多地,面积已从2013年的40.5万亩,增加到2023年的300万多亩。眼下,除了荆门沙洋,荆州洪湖、孝感孝南、黄冈蕲春等湖北再生稻种植重点区域大面积收割正在进行当中。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介绍,通过对上半年种植环境的观察以及对种植大户的抽样调查,今年湖北风调雨顺,特别适合再生稻头季生长,其产量高和品质都很好,加上稻谷的价格也比往年好,再生稻是一个典型的“三好生”,这对于湖北继续发展再生稻产业是一个利好,目前湖北再生稻面积在320万亩左右,如果把它提高到500万亩的话,整个经济效益就会更高,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记者 杨晗 袁勇攀 通讯员 李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8/t20230817_480013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