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正文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86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05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杨维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

  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依托农业遗产、文化景观等设立博物馆。农业农村部加强中国农业博物馆建设,保存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举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展”、“节气里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艺术展”、“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中国蚕桑丝绸文化展”等各类展示展览活动,进一步加强优秀农耕文化的展示传播。国家文物局指导吉林、浙江、山东等地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推动建成了河南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陕西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等近30家农耕主题博物馆。各地积极开展村史馆建设,组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收集,展示当地乡村风土人情和民风习俗,开展农耕文化社会宣传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资源,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鼓励各级博物馆加强农耕主题物证征藏和保护,策划推出农耕文化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

  二、关于推动农耕文化融入全域旅游

  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导各地合理利用农耕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产业发展,遴选了一批有基础、有意愿、有能力的县(市、区)开展试点,积极推进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在严格保护基础上,有效利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文化遗产等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2019年以来,全国共推出139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和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发布了5批“乡村四时好风光”系列主题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农耕文化合理开发利用,依托农耕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创新创意项目,发挥乡村旅游在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开展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遴选推广活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关于加强农耕文化历史资料挖掘保护

  农业农村部已认定6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涵盖29个省(区、市),涉及151个县市、40多个民族,包括60多种农牧业物种和各类农业生态类型;组织“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走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举行直播,展示传统农耕技艺、民俗节庆、人情礼俗等,传播农耕智慧,弘扬农耕文化;设立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收存历代节气古籍70余部,挖掘整理古代节气文字记载100余万字,节气谚语2万多条;加强古农书保护研究,整理出版农业古籍160多种,保存、延续了中华农业的智慧和精华。中央宣传部策划推出了《中国地名大会》、《记住乡愁》等一批聚焦乡村、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纪录片、电影专题片和节目栏目。中国文联等组织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开展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信息采集等工作,对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等进行系统性辑录,保存了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传承乡村农耕技艺、民俗节庆、人情礼俗等优秀农耕文化载体,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活动,增强社会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自觉意识。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010-59191266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31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shsycjs/202308/t20230804_643360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