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海洋预报数值模式自主研发
4月20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实验室依托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河海大学共建实验室后召开的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河海大学校长徐辉,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等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徐辉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历史以及海洋学科发展优势,并表示未来双方将进一步依托实验室创新平台,推进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完善海洋灾害预报技术产学研全链条发展。
于福江在会上致辞并作实验室2020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从科研成果与进展、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运行管理、发展规划等几部分全面介绍了实验室的年度工作,目前实验室在研科研项目40项,2020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包括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35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项,标准5项。
2020年度,实验室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温盐流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印太海域海平面变化机制、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中尺度涡生成机制、基于卫星海洋遥感数据构建海洋三维温盐场研究及应用、全球气候预报系统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合作。未来实验室将围绕学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突破海洋预报领域自主核心技术。
与会专家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实验室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专家认为实验室研究方向明确、运行管理规范有序,并对“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
蒋兴伟在会上指出,目前实验室在海洋预报数值模式技术自主研发方面优势突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应用,加强与河海大学以及涉海高校和研究所的合作,推动理论研究与业务应用。同时要拓展平台开放性,与卫星遥感等多源海洋观测领域深度结合,推进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
于福江、徐辉为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颁发了聘书。随后,2021年度学术年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自然灾害研究、气候变化研究、预报技术研究3个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是我国唯一面向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研发而设立的实验室。2019年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实验室评估,更名为“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进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未来将继续聚焦海洋灾害预报核心技术发展,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104/t20210430_2630888.html
下一篇:培育海洋人才 深耕“蓝色沃土”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