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思危 防患未然——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观察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活动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极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如何配套消防设施?怎样防范火灾?江苏、山西等地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策文件有规范
日前,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控的意见》,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意见指出,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大于24米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其体量大、功能复杂,存在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强化高层建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比如加大对防火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验收质量的抽查抽测等。
同时,各地应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常住人口规模、消防救援能力、改善型住宅需求等因素,编制覆盖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等的消防专项规划;相关部门在审批80米以上住宅建筑、100米以上公共建筑建设项目时,应征求同级消防救援机构意见,确保与当地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意见还提出推动消防等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要求,促进规划更好地协调解决高层建筑建设及其周边设施配套的空间需求。
高层建筑也是重庆市火灾防控的重点和难点。新版《重庆市消防条例》将重庆市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古镇古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方面的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凸显了立法的针对性和地方辨识度。
针对高层公共建筑,条例明确提出业主、使用人或者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明确专人担任消防安全管理人,管理人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高层住宅建筑则根据需要设置消防安全楼长,由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业主代表或者基层网格管理人员担任,负责日常的防火和消防宣传提示等志愿服务工作。条例还对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密切相关的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工作责任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其应当承担定期进行消防安全风险提示和宣传演练等9项义务。
专项整治除隐患
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高层建筑消防防护能力、确保辖区消防安全持续稳定,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淙城街道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检查组,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排查整治行动。
检查组结合辖区高层建筑基本情况,严格按照“一看、二问、三查、四验”的程序,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一看——看消防车道是否被违章搭建等占用;二问——问高层建筑物业服务企业如何落实安全法定职责,问员工、居民是否懂得紧急自救逃生;三查——查高层建筑单位审批手续是否办理,查单位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查是否组织开展逃生演练;四验——验消防通道(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验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疏散指示标识)是否完好有效,验重大危险源(危化品、电气焊、电动自行车)管控是否到位,验“三合一”(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使用功能违章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情况是否存在。
针对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立即向物业服务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落实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80余栋高层建筑的排查,发现安全隐患200余条,检查组将持续跟踪整改情况。
辽宁省葫芦岛市在开展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过程中,检查了消防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消防控制室人员是否在岗履职、各项值班值守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占用堵塞安全出口、是否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防火封堵等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立即整改,同时叮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建筑内部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力度,认真抓好火灾隐患的自查和整改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应急演练强本领
广东等地举办高层建筑灭火演练活动,助力提升消防救援队伍高层建筑灭火专业处置能力,建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力量。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举行的演练模拟温德姆酒店A栋13楼一间客房因违规使用电器不慎引发“火灾”,火势通过强弱电井向周边上下层蔓延,出现多名人员被困的情景。现场设置了微型消防站先期处置、辖区力量到场、进攻灭火救援、总攻阶段4个环节。
登高救助、内攻搜救、无人机精准灭火……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响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行动,开展火情侦查、人员搜救、火灾扑救、火场供水、应急通信、安全监控、应急联动等。在紧密配合下,现场形成了远近配合、立体作战模式,火势被彻底扑灭,灭火救援行动结束。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演练采取模拟实战、分段实施、同步讲解的方式进行,与会人员现场一同观看灭火演练实时直播,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组织人员深入高层建筑,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演练活动,包括指挥部署、火情报告、现场灭火、破拆排烟、被困人员搜救和营救等环节。消防救援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应对,迅速按照部署展开救援,全体人员处置火灾事故的应变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