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广东“农友圈”为6.04万人次提供服务,解决问题1.86万个

发布时间:2024-11-15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今年春耕时节,云浮市云安区一位种植大户遇到了棘手问题——秧苗播种后出现大片烂秧现象。情急之下,他通过“农友圈”平台发布了求助信息。

  

  看到信息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钟伙明迅速响应,实地调查后,他判断是由绵腐菌引起的绵腐病,立即指导农户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5天后,秧苗病害得到缓解。

  年初,揭阳市惠来县300多亩甘薯遭到病虫害侵袭,种植大户紧急通过“农友圈”求助,乡土专家蔡俊辉团队迅速响应,实地调查后指出原因,并利用无人机精准喷洒药物,最终使得甘薯产量、品质达到预期……

  这样的场景,在“农友圈”平台频繁上演。2023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出全国首个公益性农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农友圈”,正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田头滴滴”,以“数字化+精准化”服务模式,让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上旬,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开展服务登记29297项(次),服务里程达40.7万公里,服务60439人次,组织开展针对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的产业专题活动143场次,集成推广1890个先进适用品种技术。

  

  “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在田间指导水稻种植。

  有呼必应 在地应答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

  “今年的一天,我注意到梅州兴宁一水产基地在‘农友圈’寻求淡水鱼养殖、加工及产业化的建议,这恰好是我的专业领域。”接单后,农业科技特派员陈伟迅速赶到现场,与村支书、企业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发现,基地在养殖方面缺乏核心产品,建议通过科技助力打造“客家腊味鱼”产品基地,并对乡村企业的规划进行了细致指导,用品牌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农友圈”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农业技术与生产者需求精准对接的一个生动实践。生产者只需在平台上“下单”,提出具体的产业发展或技术需求,附近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或乡土专家即可收到短信通知,迅速响应并“接单”,随后开展实地服务。

  同时,“农友圈”平台还支持将需求派发至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等线下平台,由驿站组织农业专家与农民群众进行精准对接、精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农业技术服务有呼必应、在地应答,真正打通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在“农友圈”平台的助力下,广东的农业科技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农户们不再需要为找不到合适的农业技术专家而烦恼,也不再需要为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焦虑。只需轻轻一点,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农友圈”平台还通过动态采集生产一线的技术服务需求,利用图、文、视频、语音等为专家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需求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农户的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专家感慨。

  该平台还按照省、市、县、镇农技服务机构的层级管理模式,建立了全省21个地市、111个涉农县区的“网格化”农技服务管理和人才调度机制,各市县均确立一个统筹运营主体负责本区域人才的调度和需求管理,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专业的农技专家进行服务。“这种全面覆盖且高效的服务,让广东农业科技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农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汇聚人才 整合资源推动先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东莞一养殖户养殖的母牛胎衣不下,乡土专家吴阳迅速响应,现场指导解决;广州花都区一农户拖拉机冒黑烟,特派员汤玉霞接单即查,提出维护建议;肇庆怀集县一种植户提出飞防需求,飞防员莫伦烁赶赴现场,精准施药控虫害……

  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在这里汇聚,“农友圈”平台不仅是精准对接的服务平台,还是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

  

  今年9月,广东印发《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助力“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要提升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质效。针对县域特色产业,各地市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和乡土专家小分队摸底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同时,依托“农友圈”累计登记农技推广、需求解决、培训观摩和能力提升等各类服务5万(项)次以上,服务带动农户30万人次以上。

  目前,“农友圈”平台已汇聚科研院校、农技推广单位、社会化组织等9253家机构、23397名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组建了“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涵盖种植、畜牧、农机、渔业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覆盖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农友圈”平台还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平台按照广东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分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农机等类别建立农技服务目录,将需求对接、田间服务等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及时传播各地服务解决方案和动态。“这有助于激发农户的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深度参与“农友圈”的专家表示。

  同时,平台还鼓励专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分享到平台上,与其他农户进行交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不仅能丰富平台内容,还起到科研成果“放大器”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发展。

  量化评价 有效激励提高农技服务质量和效率

  “桑树在广东属于小宗作物,种植面积小,懂技术的专家较少。通过‘农友圈’我们能更精准地找到需要服务的地点,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对我们也是很好的锻炼。”自从入驻“农友圈”平台后,身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杜志炜“接单接到手软”,上山下乡成为常态。

  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杜志炜乐在其中,在今年初公布的第一季度“农友圈”服务排行榜中,杜志炜所在的团队广州市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位居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排行榜首位,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利用“农友圈”做好农技服务的信心和热情。

  为激发农业科技专家的服务热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农友圈”平台还创新了一套量化评价与积分激励机制。平台为所有入库农业科技专家、服务机构、团队建立电子服务档案,每位专家都有一个专属电子“身份证”,记录包括专家信息、服务次数、服务里程、服务效果评价等信息。这些信息将成为评价专家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同时,平台还开通了农技推广服务登记功能,个人或单位开展的农技推广、培训观摩、能力提升等常态化技术服务活动,均可在平台进行登记。这有助于实现台账可量化、可评估,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人才组织和激励上提供相应决策支持。

  在此基础上,平台还制定了全省农技推广服务成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农户也可以对专家服务进行评价,通过“积分”形成服务排行榜,并实施年度评优、项目倾斜等激励措施,有效激发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热情。

  自2022年起,平台设立全省“十大先锋人物”“十大先锋队伍”“十大典型服务案例”等荣誉激励;2024年,持续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依托平台服务有关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考核评价重要指标,服务经历在职称评审时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省农技推广奖申报等重要参考依据。

  “农友圈”平台的创新机制不仅激发了农业科技专家的服务热情,还推动了广东农业科技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农户的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更加精准地满足农户的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平台还通过定期发布服务简报和案例分享等方式,推动各地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45224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