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高原明珠”的生态复苏
曾经污染严重、水质下降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经过20多年的攻坚治理,特别是通过环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已经恢复了“高原明珠”山清水秀的动人模样。日前,《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云南站)采访活动走进环滇池湖滨生态带,感受这里通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带来的变化。
滇池水质持续改善
位于官渡区的宝丰湿地,占地1600多亩,以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这里拥有水生、湿生、陆生复合带,展示了云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包括12个植物群落、101种植物,是滇池东岸环湖生态带上重要的污水处理和生态恢复项目。
在宝丰湿地观鸟平台,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袁亭聚指着陈列在此的滇池治理前后对比图介绍说,经过多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治理,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至今,滇池水质连续6年保持在Ⅳ类。
通过实施控源截流、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措施,以及持续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567个重点项目,使滇池恢复了昔日风采。“滇池沿岸已建成湖滨生态带6.29万亩,形成平均宽度200米、植被覆盖率达81%的湖滨闭合生态带。湖滨生态带的植物从2007年的232种增至目前的303种,鸟类从89种增至175种,鱼类恢复至26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袁亭聚说。
开展滇池治理,生态带起着重要作用。在草海湿地5号项目现场,中铁交通昆明草海项目指挥部工程管理部部长陈思远向记者介绍了草海湿地建设情况。他表示,这片湿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净化水质80万立方米/年。项目根据原有的地形设计施工了阶梯式的曝气池、沉淀池和氧化塘,并选择当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本土动物进行种植放养,目的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湿地生态系统自我平衡。目前经湿地涵养净化的水质可以达到Ⅳ类标准,满足入湖标准。
湖滨成了热门打卡地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杨鹏介绍,昆明通过滇池湖滨生态带和环滇池绿道建设,将环滇池周边总面积约4.57万亩的58块湿地“串珠成链”,打造了环湖湿地保护治理体系。雨水、污水在入湖前就在这里进行了净化处理,为滇池筑起生态屏障,极大提升滇池的“颜值”,使这里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健身、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孩子在环滇池生态绿道奔跑。张一玲 摄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数据显示:2022年该度假区接待游客766.01万人次,2023年接待游客2368.06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218.01万人次。近几年,该度假区接待游客和旅游花费呈大幅度上升态势。
记者在草海湿地看到,这里绿树成荫、花开鸟鸣,红蓝两色的健康步道犹如彩虹缠绕其间,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这里来健身、拍照、休闲、游玩。
家住草海湿地附近的余先生正带着孩子在绿道上跑步。他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环境好多了,极大地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每周都要来好几次。在离余先生不远处,几位大姐正结伴游玩、拍照,交谈中对环滇池生态绿道的景色频频点赞。
游客在环滇池生态绿道游玩。张一玲 摄
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圈
除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滇池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也开始惠及滇池周边渔村。去年2月,昆明出台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推进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观”建设,对沿岸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地理民俗价值的46个渔村采用“一村一策”“一村一主题”方式进行改造提升,以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海晏村、牛恋小渔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位于滇池中部区域的海晏村,有着600多年历史,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滨湖鱼骨状街巷结构及滇池湖岸渔文化特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不断提升的人居环境,这里成了当地知名的日落观赏地。
昆明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铁告诉记者,海晏村正在打造以“七彩落霞”为主题的观光业态。为进一步提升村里“颜值”,按照《海晏社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海晏村历史村镇管控导则》,村里对店招店牌等进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社区品位。随着海晏村知名度提升,大量游客涌入,民宿、美食、咖啡店、艺术展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去年海晏村98户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各种业态的植入为村里创造了超3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地处滇池南岸的牛恋小渔村。张一玲 摄
地处滇池南岸的上蒜镇牛恋小渔村,是近年来新晋的“网红村”。该村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落,过去村民主要以捕捞、种田为生,村庄环境较差,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该村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雨污分流等工程,并引入专业团队对文旅业态进行规划,打造渔乐圈营地、水上娱乐中心、水上餐厅等,村容村貌变得越来越好。去年10月以来,该村已吸引120多万人次前来旅游。回乡创业的李甜甜表示,以前从没想到家乡会变得如此美丽,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她回乡开的小店从今年春节到现在已收入60多万元,下一步打算用自家房屋开办民宿,把生意做得更大。
如今,放眼滇池及环滇池区域,一幅山、水、城、湖、村、人相融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原文链接:http://dnr.yn.gov.cn/html/2024/ziranziyuanxinxi_1107/40479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省地调院到泸州市局开展座谈交流
下一篇:为什么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