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助洱海流域水稻增产减排

发布时间:2024-10-26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记者从10月19日至20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古生村举办的洱海流域绿色生态水稻模式推广应用现场观摩暨交流会上获悉,由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创制的洱海流域主要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得到广泛认可,试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会上进行的水稻实收测产结果显示,古生村58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787公斤,位于二号地的绿色生态模式田块也达到每亩874公斤的高产。相比同片区常规对照组每亩588公斤的产量,大面积增产显著,展现出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实力。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和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项目支持,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指导和大理州委、州政府等的支持下,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攻关,创制的流域主要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得到各界认可,试验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2022年水稻、烟草分别试验100亩和120亩;2023年水稻、烟草、蔬菜试验分别达2.1万余亩、2311亩和100亩;2024年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推广应用工作已实现流域水稻生产全覆盖(5.5万亩)、烟草3.05万亩、蔬菜700亩,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徐玖亮介绍,在洱海流域,通过以绿色智能肥、复合微生物肥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研发和大面积推广,在投入端显著降低了氮磷投入,氮减少10%至20%,磷减少50%至70%,而核心示范区产量2022年、2023年相比常规增产10%至31%,环境氮、磷和COD径流排放削减达20%至50%。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陈丽红表示,为解决洱海流域降雨集中、生态库塘容积不足,雨季大量氮磷浓度高的旱作农田尾水直排洱海等问题,团队在古生村开展了稻田深蓄减排(旱作农田尾水回灌稻田)试验研究,将水稻田作为雨季旱作农田尾水的生态调蓄区,减少农田尾水直排洱海量。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稻田深蓄减排模式相比常规模式,水稻可增产10%至20%,同时可减少30%至60%的旱作农田尾水入湖量,减少氮磷等污染物排放20%至30%。(记者:陈云芬)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4/zhoushilianbo-new_1024/14156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