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小村庄如何“链”出亿元产业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10月12日早晨,一辆满载米粉的货车从苍梧县京南镇旺安村米粉厂缓缓驶出,前往广州市。

  “照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今年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肯定能翻一番。”旺安村党支部书记何金海盘算了一下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旺安村位于苍梧县的西南部,距离京南镇仅1.4公里,距G80武岭高速出入口8公里,全村共521户2210人。这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还是汉代交趾(今越南)太守、龙编侯士燮的故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旺安村依托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通过引进4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米粉、六堡茶、河鱼、腐竹、木材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近1亿元,带动群众1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今年1—9月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1 依托非遗 做香一碗米粉

  选米、浸泡、磨浆、蒸粉、切条、晾晒……一碗纯正的京南米粉,从选米到晾晒,共有12道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准掌握。

  京南米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时,村里的百姓就有了将大米泡软、磨浆、蒸熟的习俗。到了清朝,京南米粉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很多家庭作坊开始改良技术,制作并售卖干米粉。

  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京南米粉的传承之路变得艰难。为了不让这项传统技艺失传,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完善保护体系,通过资金扶持,吸引了不少人重新审视这项传承数百年的手艺。

  2020年,京南米粉制作技艺正式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京南米粉色泽光亮、柔韧耐煮、吃起来细滑爽口。”京南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年说,京南米粉以当地每年新收的早稻米和高山泉水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因其独特口感,广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70岁的罗年,作为这一技艺的传承人,肩负着传承与发扬的使命。近年来,罗年传授技艺,广收徒弟,培养出了50位新生代的传承人。如今,罗年的儿子罗青云不仅传承父辈的手艺,还通过技术改造,将传统米粉制作推向规模化生产。

  走进罗青云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磨浆机不停运转,蒸粉皿里散发出诱人的米香,工人们正忙碌地打包、装箱。

  “这批次的米粉专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定制,味道较为清淡。”罗青云边忙碌边介绍。为提升生产能力,其公司引进3条米粉生产线,年产京南米粉1000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7.5万元,带动附近村民500多户增收致富。

  为拓展京南米粉品牌影响力,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企业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成功将京南米粉销往越南、缅甸等东盟市场。

  “依托米粉产业,村里建立了稻米、艾叶基地,创新开发出螺蛳京南米粉、六堡茶米粉、艾叶米粉等产品。”何金海说。

  2 深挖资源 种好一片茶园

  旺安村,群山环抱,山多地少。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如何实现“靠山吃山”?

  旺安村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六堡茶产业,走上茶旅融合致富之路。

  目前,该村已经流转了1000多亩林地,专门用于六堡茶的种植和发展。

  站在高空俯瞰,整片茶园如绿色丝带般缠绕在山野间,与村庄和茂密的树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里地处北纬23度,四季温差大,非常适合茶叶生长。”京南镇党委书记陈胤宇介绍。

  茶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邀请茶叶种植和生产专家,为村民提供免费培训。村民们不再仅靠种地为生,纷纷就近参与到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中,茶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眼前的茶园,已成为村庄经济的强力支柱,尤其是村里的文旅项目用地,通过入股合作社的形式,100亩土地今年已为村民带来了3.15万元的分红。

  不远处,崭新的六堡茶加工厂拔地而起。厂房里,机器轰鸣,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新建的六堡茶加工厂预计今年年底能运营投产,届时村里的所有工厂总产值将突破亿元。”何金海自豪地说。

  除了茶产业,旺安村还围绕三刹传说文化公园、士燮农耕文化园、六堡茶园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集亲子互动、特色餐宿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游。今年国庆期间,村里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3 产业融合 养活“一条河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旺安村依山傍水,毗邻桂江,风景秀丽。村庄依托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京南河鲜的传统美食文化,成功谋划并打造了特色产业——“一条河鱼”工程。

  在产业发展中,旺安村引入龙头企业,总投资约1530万元,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陆基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致富能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民与企业紧密结合,推动共同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20多个圆形池子,池中的鱼儿活跃地游动。管理人员忙碌地进行清理、投料、消毒等工作,整个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边的池子养殖鳜鱼,另一边则养殖天庭贡虾。”技术人员刘海成一边熟练地操作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基地的布局和未来规划。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养殖,基地的每批次鱼产量可达5万公斤,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利润。

  “我们计划引入冷链物流技术,确保河鱼的新鲜度和口感,实现从养殖基地到市场的无缝对接。”京南镇镇长玉伟国说,该基地将借助冷链技术,将京南河鱼快速运送到各地,确保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新鲜优质的河鱼。

  与此同时,该基地还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河鱼加工产品,如鱼干、鱼丸、鱼罐头等,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线,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旺安村依托京南米粉、六堡茶和河鱼三大产业,成功构建起“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此外,该村腐竹厂稳步发展,年产量超过15万公斤,年产值近400万元,为村庄的产业布局增添了新的增长点。“这种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经济活力,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村、富民强村’愿景。”苍梧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称赞道。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wz/t190982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