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心有大我,科技报国!再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发布时间:2024-10-14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2024年9月29日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

  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

  被追授“人民教育家”

  国家荣誉称号

  

  

  

  黄大年

  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他将国家利益置顶

  始终奔着最紧急、最迫切的

  问题进行科研攻关

  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

  国防安全建设

  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热爱教育事业

  将自己的满腔才华倾囊相授

  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志存高远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

  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

“科技报国,才是我的梦想”

  1958年,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和老师影响,他从小对科学就有着强烈的渴望,尤其是“三钱”的事迹,科学家、祖国、忠诚这些关键词,更是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

24岁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本科毕业时,黄大年在同学的纪念册上写下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下方的黑白证件照上,目光如炬,一脸朝气。黄大年在1982年1月15日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被选送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30个公派出国留学生中的一员。临别时,他坚定地对着大学同学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和优渥生活,通过“千人计划”回到祖国,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开启他的教育事业。同时,作为国家“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研发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黄大年带领团队,攻坚新技术,研发新仪器,奋战在祖国的科研战线上。

  黄大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大门前的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16年,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正式通过评审验收。他率领团队仅用5年时间就使中国航空探测技术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医治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地球物理事业,离开了他心心挂念的母校,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祖国。

黄大年少年时立下的誓言,影响了他的一生。多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科技报国梦想,他用58年的人生完成了从立志到圆梦的闭环。而无论是在长春读书,英国留学,还是归国后日以继夜地搞科研,人生的每一环,都能看到他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深厚的报国之情,坚定的强国之志。

  

  黄大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学术交流会时的照片(2011年12月5日摄)。新华社发

  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向地球深部进军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2008年,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启动,专项设置8大项目49个课题,集中了国内118个机构、1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被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形象地称为中国地学界的“集结号”。黄大年(左二)带领科研团队成员研究问题(2010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发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知道,我们的探测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越”的机遇。

  黄大年作为“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研发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建校内外优秀科研人员300多人,开启了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他的项目下设有6个课题,包括移动平台探测大型软件系统、无人机探测系统、地面电磁探测系统、无缆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科学钻探装备和仪器装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实施中的一千多个日夜里,他成了同事和学生口中的“拼命黄郎”。一方面,他作为首席科学家,要参与战略部署,同时要跟进6个课题的项目进度。经常是全国各地出差,一个月平均飞行超过5000公里。回国6年,5个生日他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2014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2016年6月底,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经过了项目成果汇报、专家质疑、专家讨论评估等程序,通过了评审验收。最终,国土资源部、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表明,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获重大突破,实现了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7年时间里,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我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战略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首席科学家、教授……在这一系列身份中,黄大年最看重的,是教师。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不亚于科技攻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学生们能够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建立在国家、行业的需求上面。黄大年为吉林大学的学生们授课(2011年4月10日摄)。新华社发

  刚回国,黄大年还担任过吉林大学“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主要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科研能力进行启蒙和训练。为此,他自费为班里近30名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他在学生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不仅在科研学习中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积极促进学生成才,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学生。

  在学生们心中,他是严师,也是慈父。夏天,黄大年会让妻子给学生煮绿豆汤祛暑,周末和节假日只要他有空,就和学生一起打球,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

  作为教师,黄大年主要给研究生上课,集中专题,每个学期上40学时左右。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他始终心系国家战略科学的学科能力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

  侯振隆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研二直博时,黄大年发现小侯对编程感兴趣,人也坐得住,就对他的学习生涯作出规划,通过与计算机学院跨学科联合培养,让他尽快成长为掌握地球科学大数据计算、软件研发技能的复合型新兴人才。不仅如此,黄大年还买书送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训练,提高侯振隆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在黄大年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黄大年总是激励和教导学生,为梦想而行动的人不会被埋没。年轻人要走出去,多交流,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做学问,眼界宽,心才能宽。现今的地质地球物理科学,不单单局限于方法本身,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地球物理关系着国防、军事、民生,地球物理学家责任重大。”李丽丽是黄大年回国后带的第一批博士中的一员,黄老师的一番话让她醍醐灌顶,仿佛处于迷雾的人看到了信号塔。李丽丽按捺不住激动,她找到了科研的领路人,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找到了从事地球物理学习研究的意义。

  

  黄大年在中国地球深部探测项目年会上(2013年4月18日摄),身旁是他率领团队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机的展示模型。新华社发

  7年间,黄大年指导了18名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直到最后身卧病榻,他仍然在为学生、为教师布置工作,修改报告,制定方向。

  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迄今全国已经有401个教师团队被命名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的精神就如同一道永不熄灭的烛光,照亮地质宫,照到祖国各地、各个领域学科,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原文链接:https://dnr.gxzf.gov.cn/xwzx/gnzx/t1908722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