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临桂会仙:特色产业绘就乡村“丰”景

发布时间:2024-10-08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绿野千里产业旺,良田万亩稻花香。近年来,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立足资源禀赋,围绕“调结构、提产量、增效益”目标,党建引领、银企共建、蹲点服务、机械化生产,全面提升水稻产业综合效益。

  “今年,沐宦头村以发展优质米和生态鱼带动群众受益,打造了涵盖湿地米种植基地、桂林七星粉业出口米粉粉用稻种植基地、桂林鱼伯伯生态鱼养殖基地三大项目的产业融合基地,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会仙镇党委书记梁义甜介绍。会仙素有桂林“鱼米之乡”的美誉,每年种植优质水稻面积达7.5万亩,每年优质稻产量3.4万吨,产值1.2亿元。

  好水出好米,土生土长的农产品,都是靠天地滋养。会仙湿地米,产自誉为“漓江之肾”的白鹭栖息的湿地旁,在这样的环境里种出的大米晶莹饱满、细细长长、香甜软糯。凭借得天独厚优势,会仙镇党委、政府把优化“湿地米”产供销发展模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来抓,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村委干部和懂技术、有专长的“田秀才”“土专家”组成服务队深入一线。打造了1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基地、三产融合产业基地。

  “政企银共建”示范带动。该镇把湿地米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来种植,以沐宦头村作为高产稳产生态农田试点村,通过“镇企银”结对共建示范带动。引进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等企业,由桂林银行提供财力帮助,依托桂林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的人力、检测、信息、技术等优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推行“水稻+蔬菜”轮作种植,稳步促进农业增效,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三产融合基地种植水稻规模达300亩,早稻产量约120吨,收入100万元。

  “以强带弱”促进产业增效。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以优质稻种植为主线,发展“蔬菜+水稻”轮作、水稻加工、农户收入增收等配套服务,推行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式”服务、公司“机械式”服务、科技特派员“蹲点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增加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等先进农机设备,利用无人机喷药,完善基础设施,为粮农贴上“护身符”,种植业基础不断夯实。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代耕代种或务工等方式参与水稻种植,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从整地、育苗、插秧、收割、烘干都有专业人员指导帮助,很好地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户就近增收。截至9月,沐宦头村产业基地已发放土地流转资金22万元,每月发放就业资金4万余元,惠及脱贫户8户。

  

  会仙镇米粉原料轮作基地

  

  会仙镇农机收割现场,一派丰收景象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905535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