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南江县局“431”工作法筑牢全年地灾防治“安全盾牌”

发布时间:2024-09-28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南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盾牌”。

  “4”即:“四个一”机制。南江县目前在册隐患点472处,其中,滑坡417处,泥石流5处,崩塌50处,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构建“党委和政府领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地勘单位支撑、基层组织落实、全民参与防灾”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一是纵向一条线。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主责、村社主体”的县、乡、村、社、户五级防灾责任。出台《南江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南江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逐级明确责任人、具体职责、响应措施及信息反馈形式等,确保职责清晰、责任到位。二是横向一个面。依托全县472名地质灾害点监测员、744名乡(镇)村组干部,落实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做好全年灾害隐患的日常巡查和重点时段监测,确保隐患监管到位。三是立体一张图。建立涵盖472个地质灾害点防灾减灾“一张图”,详细标注各点经纬度、威胁人群、监测员以及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确保点位信息清楚明了。以群测群防为基础,坚持把"提前预警、主动避让、预防避让"作为汛期人员转移避险的刚性要求,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检查、巡查核查"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四是总体一盘棋。树立“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的理念,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地灾、管业务必须管地灾”的要求,建立涵盖县级、乡镇、社区、村组等为成员的防灾应急体系,根据灾害风险等级和行业领域,提前储备生产生活物资,预备应急机械车辆和燃油等,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各项救援保障措施即刻到位。

  “3”即:三大专项行动。一是汛前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邀请驻守南江的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专业部门和人员,逐点实地踏勘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技术判断,今年销号隐患点97个,新增隐患点200个,对目前纳入全县在册监测的472个地灾隐患点,层层落实防灾责任。二是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演练全覆盖。严格落实“一点一培训”“一点一演练”原则,分层级、分重点、分行业开展宣传培训演练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地质灾害现实案例,向在建工程、矿山企业负责人、乡镇干部、监测人员培训地质灾害基础知识、监测方法和逃生方法,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地灾防治宣传培训会32场,依托“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土地日”等开展地质灾害宣传科普活动9场次,开展模拟演练、夜间演练共35次、360余人次。共计发放宣传册15000余份。三是加快推进国债地灾项目实施。2023年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含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综合治理和自动化监测改建三个子项目,该项目资金总投资1510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下达135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12万元。该局加快国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项目,紧盯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截至目前,自动化监测建设项目于6月20日全面完工并上线运行,于8月10日进行了初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已完工9处,649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已完工526户,正在有序按程序组织验收。

  “1”即:“最后一公里”。继续夯实南江“院户联防”明白人(即“志愿者”)的防灾经验,将威胁5户以上、部分住户之间步行超3分钟隐患点纳入院户联防实施范围,其中每3至5户受威胁住户设定1个联防单元。村委会组织每个联防单元推选1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且长住当地的群众或干部为院户联防“明白人”,明确全县在册702名“明白人”负责协助专职监测员开展日常地灾防范工作,打通了“人防”“最后一公里”。协助隐患点监测员开展预警信息传递,隐患点巡查排查及监测,受威胁群众的避险转移等工作。

   责任编辑:李雪蕊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szdt/2024/9/27/b7c1b7ad4c7a4997b7dbaa336bef85c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