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青龙山灌区 三江奔流处 万亩稻米香

发布时间:2024-09-28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青龙山灌区航拍。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素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建三江,肩负着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排头兵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使命。金秋九月,走进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以下简称“建三江分公司”)浓江农场,遍地金黄,稻米满仓,一片喜悦的丰收景象。

  水稻种植“老把式”温学全笑着说起这些年种地的变化:“这是我第三年用江水种水稻,同样一个品种,在产量、品质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在6个月前的春耕热潮中,青龙山灌区启动2024年灌溉季,灌区渠首站水泵机组顺利启动,巨大的水流从出水流道喷涌而出,沿着灌渠奔向浓江农场在内的广袤田野。

  青龙山灌区是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大提水灌区。2019年,青龙山灌区渠首站和北站开始投入运行,青龙山灌区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于2020年全部建设完成,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灌溉渠系纵横分布在建三江分公司的9个现代化国有农场和佳木斯市同江市的10个行政村屯,灌溉面积近300万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青龙山灌区的建设全面改善了建三江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农田的正常灌溉和排涝需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农业服务的作用。经过3年运行,青龙山灌区年度粮食增产达到19.9万吨,增产效益为2.6亿元。

  青龙山灌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粮食产能,也扭转了建三江地区地下水超采的局面,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建三江地区农业生产“十年九涝”。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局面,1982年开始,建三江地区实施“以稻治涝”,大力推行水稻种植,但由于缺少水源工程,78%的水田都依赖地下水灌溉,地下水超采现象愈发严重,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温学全回忆,早些年种田时,抽地下水灌田很轻松,“地下几米就能打出水来,到后来水井越打越深,我们大家伙也知道地下水越用越少了。”

  水资源科学管理、节约使用,对提高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青龙山灌区依托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实现了地表水置换地下水,规划置换地下水水量达到7.3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保障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青龙山灌区通过合理利用地表水,适当限采地下水,促进了建三江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对本地区粮食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青龙山灌区管理站站长姚景辉说。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田间气象站、智能流量计……在建三江分公司前进农场第五管理区“数字孪生灌区示范区”,3000余亩地已经实现泵站提水、田间配水、末端送水与排水自动化,并且能够实时采集田间气象、土壤墒情、叶龄跟踪等数据。

  工作人员打开示范区管理平台,在屏幕上可以实时观测灌区的输配水过程、灌排过程,“夏灌期间,种植户们只需用手机远程操作,就可以控制开关闸阀。我们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远程操控、智能分析、科学预测,指导种植户灵活调节灌水频次、水层厚度。”

  作为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区”和“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青龙山灌区抢抓政策机遇,投资4000余万元开展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工作。

  “2023年灌区主要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孪生平台等,以示范区试点带动先行建设。”建三江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灌区不断完善数字孪生平台及数字孪生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精准化调度、智慧化应用,为粮食生产夯实水利根基。

  江水灌溉的天然优势,数字化管理的科技助力,让三江平原上粮食提质增产的好消息越来越多、种植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让一幅兴水惠民的幸福画卷在这片田野上徐徐展开。(于松铭 记者 吴玉玺)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9/c00_317716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