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大新县雷平镇:“五个聚焦”谱写“五大家园”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雷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以“五个聚焦”为抓手,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一、聚焦思想引领,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推行典型示范引领,激励广大群众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全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年度之星”和“乡村振兴突出贡献个人”评比活动,评出星级文明户43户、五好家庭51户,给予“年度之星”表扬23人,“乡村振兴突出贡献个人”表扬31人。二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三月三”、侬垌节、重阳节等民族特色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五色糯米饭制作、舂糍粑、唱山歌、歌舞表演等多元化民族文化活动30余场。

  二、聚焦强基富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一是聚力产业振兴。探索建立“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现有17.5万亩糖料蔗产业基础上,发展坚果、水稻蔬菜、水果、肉猪、鸡鸭等特色产业。2024年雷平镇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获第一批补助资金300万元。二是拓宽收入渠道。深入推进庭院经济、“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建设,依托湘桂糖厂、神农牧业等企业与群众构建订单合作关系,强化“联农带农富农”动力。三是推动农旅融合。主动融入大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峒那屿湾景区,通过党建引领“共建、共创、共享”的经营思路,打造边疆旅游新目的地。

  三、聚焦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一是稳步增进民生福祉。全镇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00%,义诊巡诊工作有序开展。落实教育扶持政策,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市级评估,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今年高中升学率再创新高。二是创造充分就业机会。辖区内5家规上企业、5家养殖场和3186家个体工商户,共计5632个务工岗位。同时,加快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入驻农家乐8家、快餐餐饮9家、民宿11家,旅游业从业和就业人员300多人,让群众更好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四、聚焦基层治理,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一是“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制定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建立农户积分档案,实行村民自治,以乡风文明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新活力。二是“微视频”传递“大能量”。自制的群众建设口袋公园微记录“雷平有一种力量”系列宣传影集引发群众热烈反响,23个村(社区)群众比学赶超,村屯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7月,大新县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雷平镇顺利召开。三是“摒陋习”树立“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安平村被列为全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新立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那岸村荣获“自治区平安示范村”称号,雷平镇荣获“平安崇左建设先进乡镇”。

  五、聚焦乡村建设,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一是整合资金资源。探索将集体经济公益林资金、粤桂扶持资金、社会资本等整合“资金池”,由雷平镇党委统筹分配使用的“雷平模式”。经累计,雷平镇共整合各类资金约1066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二是汇聚乡贤力量。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家乡发展必有我”为抓手,发挥乡贤资源和优势,886名乡贤人才组建成44个“劳动先锋队”,带动引进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8个,清除垃圾600余吨,清拆老旧危房152处。三是发动群众参与。通过镇村干部攻坚、党员带头的方式带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52名群众主动出让土地(鱼塘)62亩,2万余名群众投工投劳,绿化美化村庄路线5.3万平方米。雷平镇和安平村获评市“先锋领航”基层党建标杆。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903151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