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宜州:乡村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文化春雨“润”起来,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组织,引导村镇将“抵制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倡导厚养薄葬”等内容加入红白理事会章程,以“五个统一”工作法,扩大移风易俗文明实践试点创建规模至11个。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选树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新时代好青年、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邀请本地道德模范开展道德讲堂,运用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推动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同时,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评选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宜州区共有全国文明村镇3个,自治区文明村镇14个,河池市文明村镇5个。此外,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功能,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进万家”“社区邻里守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逐步成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政策福利“上情下达”的“主阵地”。截至目前,该区开展646场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共有47394人次志愿者参与,惠及群众564960人次。

  公共文化“富”起来,点亮百姓精神家园。持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动“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在188个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聘请文化专管员,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适时为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补充配送图书,积极开展“绿书签行动”、全民阅读以及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积极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每年举办宜州网络中国节、“壮族三月三·宜州嘉年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刘三姐小戏台”等系列活动150多场次,打造彩调《左邻右舍》、渔鼓《河池铜鼓天下扬》、刘三姐歌谣《赶歌圩》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其中,“绿水青山歌飘扬,刘三姐歌谣焕发新时代光彩(刘三姐歌谣)”入选中国民间文化传承发展品牌案例;《拜月奇情》荣获第十二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优秀奖。同时,有序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制定文物保护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抢救性整理非遗资源线索5000多条,完成文字记录1000多万字,共征集到相关实物105件;百姓山歌、瑶族山歌、创世古歌、勒脚歌、哭嫁歌、九阳歌等22个山歌腔调400多首,采访民间音乐传人67人;收集实物(歌书)23件并进行了保存;培育刘三姐歌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人。

  文化经济“火”起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刘三姐文化与旅游、旅游景区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民俗节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展馆建设相融合,把全辖区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做足“旅游+”文章,构建旅游产业环线,不断提升农业、文化、旅游水平,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村民的增收致富。持续聚焦美食、非遗等乡村土特产、手工艺品,开展“文化+”赋能行动,培育了一批非遗家庭作坊、田园综合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地。同时,以农家乐、旅游民宿为主要载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加快推进刘三姐度假山庄、刘三姐歌乡研学小镇、六妹景区等一批在建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丰富山歌里、歌仙谷田园综合体、怀远廖村乡村旅游区等景区景点旅游业态,推出刘三姐文化、丝绸文化、休闲康养、红色研学等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擦亮“三姐故里·歌海宜州”文化旅游品牌。2024年1-8月,接待游客570.19万人次,旅游消费共65.16亿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hc/t190246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