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江城各地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黄金九月,秋风轻拂下的江城吉林市,金黄的稻浪与碧蓝的天空交织出一幅丰收的画卷,美不胜收。今年以来,吉林市各县(市)区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高质量完成了春播、夏管等各项粮食生产工作。随着玉米、水稻等作物进入成熟期,秋收工作也陆续拉开序幕。

  截至目前,全市粮食收获面积30.79万亩,其中:玉米7.69万亩,水稻21.18万亩,大豆0.38万亩,其他粮食作物1.54万亩;已检修水稻收获机械5958台、玉米收获机械17772台。

  为保障秋收工作有序开展,如期启动秋收,提高生产效率,吉林市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各地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重点,提前做好机具检修和调试保养等工作,加快检修进度;及早发布农机安全预警提示,提高农民和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大力开展秋收农机化新机具推广,强化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以及机收减损技术宣传,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各地各级农技专家作用,因地制宜指导农民科学制定秋收计划,分区域、分类别合理安排收割顺序和时间。

  吉林市接下来将科学推进秋收工作有序开展,会同气象部门根据作物长势、气候预测等情况,发布主要农作物适宜收获期预测信息,适时掀起秋收高潮;充分发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作用,加大农业机械配套,最大限度扩大机收面积,提高收货效率大力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农机安全宣传,切实提高农机手和广大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全力保障秋收生产安全、顺利。

  预计“十一”期间,吉林市秋收工作将进入高峰期,11月初全市秋收工作有望基本完成。

  永吉县:稻浪生金 林果飘香

  初秋时节,永吉县各乡镇村的水田里,稻浪闪金光;果树林绿不掩红,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处处展现了一派丰收好图景。

  永吉县,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我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机械化收割代替了大部分人力劳作,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同时,永吉县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施良技、建良田,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走进永吉县万昌镇,稻田里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随风波涛般此起彼伏。

  万昌镇,处于北纬43度的“世界黄金水稻带”,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万昌大米”声名远播。今年,万昌镇的1.23万公顷耕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100多公顷,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比上年增加3%至5%。

  今年,永吉县水稻播种面积29.9万亩,预计稻谷产量18万吨,大米产量12万吨。

  良机、良种、良技、良田绘就了万昌镇的丰收美景。同样的秋收好景也出现在以林果著称的北大湖镇。那里已建成万亩榛园、万亩果园、万亩苗木园和千亩药园。

  走进北大湖镇草庙子村,满山的榛子树挂满榛果,一簇簇、又大又圆;诱人的鸡心果缀满枝头,红彤彤、饱满水灵。榛子树下,农民在采摘榛果;广场平地处,晾晒的榛子堆成一大片。

  草庙子村党支部书记汪贵生说:“村里500多户人家,有300多户从事林果种植。今年,榛子产量可达500万斤,较去年增加100万斤。炒制榛子的小户也由去年的2户增加到今年的6户。榛子产业在壮大,榛农收入也在增加。今年,草庙子村榛子种植的小户产量也达到4万斤左右。”

  拐入草庙子村货场,丰收景象更加令人震撼,扑鼻而来的是甜甜的果香,映入眼帘的是4000多箱水果,屋里有20多个村民正忙着分拣、包装。

  “这4000箱有12万斤,今天都得发出去。自7月末以来,鸡心果、龙丰果等各类水果陆续成熟,这个货场每天都能卖出10多万斤水果。分拣的妇女们经常加班到22时。”汪贵生笑着说,“大家干得很起劲。果农卖出的水果钱、妇女们的打工钱,都是当日结清,每天都能数钞票。”

  磐石市: 田间地头秋收忙

  金秋时节,磐石市各个乡镇的水稻、木耳相继成熟,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群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红旗岭镇二道岗村,两台收割机正加足马力在田间穿梭作业,片刻工夫,收割机便满载而归。然后,只见长长的摇臂杆径直伸出,金黄的稻谷“刷刷刷”地转移至等候在路边的拖拉机中,一辆装满立即开走,下一辆紧接跟上。农民手捧着新收的稻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二道岗水稻加工车间,新收割的水稻经过晾晒、脱粒、装袋等工序,被整齐地装上运输车辆,新米便能在短时间内登上百姓的餐桌。

  二道岗村村民刘宝珠说:“我们今年种植水稻面积300亩,从今年的收割情况看,产量能达到每亩1200斤左右。按市场价格来算,今年总收入可达54万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磐石市水稻播种面积20.83万亩,产量预计达2.02亿斤。目前,全市开始进行早稻收割,主要集中在富太镇、石嘴镇、红旗岭镇、吉昌镇等乡镇,截至9月末收割面积大约为1.1万亩。

  在磐石市取柴河镇,黑木耳迎来又一个丰收季。走进取柴河镇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棒上挂满了肥厚饱满、色泽黑亮的木耳,层层叠叠、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晾晒,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近年来,取柴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使小木耳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耳朵”。

  取柴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种植时间、气候不同,与春耳相比,秋耳的肉质更为厚重,口感更为滑嫩,销路也更好。今年,全镇共培育木耳菌袋100万袋左右,预计可产秋耳10万斤,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蛟河市:秋收季“多点开花”

  又是一年丰收季,蛟河大地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图画,稻谷的金黄与大地的绿意交相辉映,每一粒稻粒都承载着农民的汗水与希望。

  蛟河市拉法街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60公顷,产量预计可达2000吨左右,目前社员们正在进行水稻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说,水稻收割工作将于国庆节前后正式启动,辛苦半年,就为了这一刻。

  据蛟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今年落实粮食作物面积174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其中,玉米136万亩,与去年持平;大豆21.8万亩,同比增加1.8万亩,增长9%;水稻15万亩,与去年持平……目前,处于粮食作物生长末期,长势良好,大面积秋收工作将于国庆节前后启动。

  当前,蛟河市即将进入秋收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场院开展执法检查,杜绝“带病”机具投入生产作业。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微信群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农机安全常识,强化警示教育,确保秋收各项农机化生产作业顺利、安全、高质量完成。

  除了传统农作物种植,蛟河市蓝莓产业今年也获丰收。前进乡素有“蓝莓之乡”的美誉,蓝莓种植面积近300公顷。前进蓝莓种植起源于八里堡村,村里50%以上土地都是微酸性草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成就了蓝莓独特的浆果品质。在八里堡村的禾韵家庭农场,“土专家”刘静伟从云南引入蓝莓无土栽培技术,盆内并非传统作物种植需要的土壤,而是珍珠岩、椰糠、草炭的混合基质。

  目前,刘静伟的蓝莓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公顷,年产量1.8万公斤左右,收入近百万元。刘静伟说:“蓝莓无土栽培是一种更精细化的种植方式,可推动产值大幅提升。果实直径可有效控制在1.8厘米至2厘米之间,售价要比大地果实每公斤高出二三十元。”

  舒兰市:稻田翻金浪 丰收又在望

  秋日的舒兰市,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与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江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在稻田里地标造型“中国饭碗”的映衬下,位于溪河镇的农丰水稻种植合作社已经做好了秋收的一切准备。合作社负责人蔡兴宝表示,今年预计国庆节之后收割完成,收获水稻可达600吨。

  在平安镇,学明农场中秋节前新米就上市了,当时收割了10公顷,新米已卖完了。李学明说,现在准备继续收,127公顷的水田大概10月5日左右收割完,产量一共能达到984吨。

  记者从舒兰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当地农作物耕种面积215.2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其中,水稻75万亩,玉米125.5万亩,大豆13.8万亩,其他粮食作物0.9万亩。

  今年,舒兰市通过“一喷多促”喷施促早熟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保产提产,玉米单产有望再提升。目前,水稻、玉米和大豆长势良好。

  9月初,舒兰市东部乡镇部分水稻提前收获,赶在中秋节前第一批新米上市销售。9月底,当地大面积水稻进入收获集中期,预计10月底全部完成。目前,平安镇水稻收获已接近40%,预计10月初基本结束;整个舒兰市水稻已收获约20%,预计在10月中旬前基本结束;玉米预计10月中旬开始收获,11月初基本结束。

  除此之外,舒兰市的牧草种植也喜获丰收,首批牧草成了当地1万羽白鹅的“盘中餐”。年初以来,为破解白鹅养殖成本高难题,舒兰市因地制宜在金马镇新胜村发展温室牧草工厂化循环种植项目。走进新胜村牧草工厂化循环种植项目温室大棚,立体式种植架台一字排开,喷淋、光照、消毒等设施一应俱全,一株株绿油油的牧草长势喜人。这里的水培牧草种植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调节营养液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确保牧草在最佳环境下生长。

  “温室牧草种植后,一斤种子仅一周就可以转化为7斤饲草。这种草可代替青饲料,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可以让白鹅的鹅绒更茂盛,节省养殖成本。”新胜村党支部书记傅春说,他们日产牧草9吨至15吨,可为1.5万羽成年鹅提供青储饲料,多余牧草将销售给养殖户,预计年底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9/t20240927_89798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