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广西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发布时间:2024-09-06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广西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便利度排全国第5,社会投资住宅项目审批便利度排全国第6,综合政策完备度、审批系统成熟度等指标后广西总分排全国第6。近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评估结果,广西被列为改革成效最为明显的10个地区之一。

  时间能快就快,让企业“少等待”;流程能简就简,让企业“少跑腿”;材料能省则省,让企业“享轻松”……近年来,广西认真梳理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堵点、痛点,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全链通办”政务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更高效、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一步提质增效。目前,广西并联审批率、10分钟数据共享率和数据准确率等重要指标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企业“少跑腿”的前提,是让数据“多跑路”。“以前,办理开工手续,企业至少要跑动3个部门8次、填报4次系统,耗时几十天才能办完手续。现在,通过集成服务,企业只需填报1个系统,提交1次材料,3个工作日内即可全部办结,审批办理环节压缩75%,办理时间提速93%。”北海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海市在全区率先试点“四证合一”,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助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早日投产。

  这是北海市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办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持续优化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推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四证合一”改革措施,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4个事项集成整合,并联审批、一站办理。此外,南宁市开展“拿地即开工”政策后,项目从用地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只需1个工作日,较以往的2-3个月才能取得施工许可证压缩审批时间95%以上。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597个项目按“拿地即开工”政策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众多、整体关联性大、专业技术要求高,一直是行政审批领域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广西针对工业项目“标准地”推行承诺制审批,企业只需提供《一张表单》(含承诺书)、《出让成交确认书》等三项材料,即可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时,创新施工用电取得模式,提供“临电租赁”服务,建设单位与供电单位通过租赁的形式实现建设项目临时供电,减少报建环节。

  办事流程复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材料的复杂上。广西不少部门已经大幅度减少审批材料,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了让重大产业项目“即来即办、快审快批”,钦州市聚焦惠企、惠民服务等领域,印发实施相关文件,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图并审”“合并审批”“豁免许可”等多项举措,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便利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加速项目落地建设。

  在办事流程环节,广西持续提升在线审批服务能力,工程建设全过程审批服务事项从100余项精简至60余项,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报建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类项目报建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国率先将31类建设工程消防审查验收业务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消防设计审查平均办理时限2.69天,消防验收平均办理时限6.86天,消防备案抽查平均办理时限10.97天,均在全国排名前列。

  同时,广西还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电子签章、广西建筑市场监管云平台等系统对接,全面推进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化,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填报。施工许可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具备二维码防伪查询功能。截至目前,广西共核发了17516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黄诗谊/文)

  


原文链接:http://zjt.gxzf.gov.cn/xwdt/btdt/t189472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