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南充市嘉陵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在嘉陵广袤的田野里,农机来回奔忙,农民抢收粮食,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走进村落,房前屋后整洁开阔,道路两旁绿树掩映,与蓝天白云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风光旖旎的蚕桑基地、柑橘园迎来专家服务团,为乡村带来无限活力……

  近年来,嘉陵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嘉陵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一、党建引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近年来,大通镇高顶寺村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托蚕桑、贡米两大特色产业,推进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在大通镇高顶寺村,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成片的桑树映入眼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高顶寺村现有连片水稻田近550亩,蚕桑800亩。”高顶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白俊介绍,2023年,仅蚕茧销售一项就达到62万元,加上大米销售20万元,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

  几年前,高顶寺村的产业发展远没有如今迅猛,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造血”功能不足。为突破发展瓶颈,高顶寺村把党建引领作为谋划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按照“支部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原则,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养殖技术带头人,参加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组织的养蚕技能培训,培养了以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武星为技术骨干的桑蚕养殖团队。同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统一购买种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五个一”模式开展标准化稻米种植,带动农民发展稻米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止高顶寺村,近年来,大通镇19个村(社区)通过“支部领办、龙头企业带动、村企合作”三种模式,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00万元。

  执党建引领之笔,绘乡村振兴画卷。近年来,嘉陵区各乡镇(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下好党建引领“关键棋”,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传统重点产业,试点优势产业,探索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做好做实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二、发展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时下,正是收割高粱的时节,嘉陵区各地群众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收高粱。

  8月21日,在七宝寺镇杨家沟村的高粱种植基地里,收割机往来穿梭,一排排高粱被迅速收割,留下了一道道整齐的痕迹。

  “今年基地种植了900亩高粱,目前收割进度已过半。”该基地负责人彭礼杰说,基地积极拓宽高粱销售渠道,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不愁销路。

  与此同时,在都尉街道佛爷岩村的高粱种植基地,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田野里,“吃”进高粱穗,“吐”出粒粒高粱。目前,该基地高粱收割已接近尾声。

  据佛爷岩村高粱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基地种植高粱近2000亩,年产值约400万元。同时,该基地还带动了全区近40名种植户一起种植高粱,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控制成本、提高产量,促进高粱种植规范化、产业化,确保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久前,嘉陵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2台烘干机正式投用,日均可烘干高粱约240吨,该烘干设备从粮食初筛、低温烘干到双比重精选再到最后的定量打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区还设立了21个高粱高产创建示范点,同时深化与市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开展优质高产高粱品种选育试点,发展适宜本地生产条件的优质高粱。

  产业兴旺是加速乡村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嘉陵区持续巩固新型桑业、优质高粱核心地位,进一步推动生猪、蔬菜提质增效,全力确保优势产业领头领先,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推动多元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嘉陵区完成高粱播面6万亩,蔬菜播面达15.18万亩,建成6.5万亩桑产业基地,出栏生猪36万余头,全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业基础逐步夯实,乡村振兴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三、培育人才增强乡村振兴动力

  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人才力量不可或缺。近年来,嘉陵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围绕全区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全面整合各类专业人才、先进技术、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创新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近日,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蚕桑产业人才分联盟专家服务团来到嘉陵区大通镇开展蚕桑优质高效技术培训,专家们就家蚕饲育实用技术要点、家蚕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小蚕共育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解析进行专题授课,对业主(大户)关心的如何提高单产、小蚕共育、蚕病预防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近年来,蚕桑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养蚕、蚕病防治等难题,促进产业发展,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效益。”区蚕桑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蚕桑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离不开蚕桑专家的倾力相助。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包括蚕桑产业人才分联盟在内,嘉陵区依托南充市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还成立了粮油、柑橘等30个产业人才分联盟。同时,持续完善乡村一线“点单”、市县乡联动“派单”、专家人才“接单”工作运行机制,发挥乡村两级人才服务站(点)的“前哨”作用,全区精准摸排联盟服务对象208个,收集服务需求信息90余个,开展技术指导300余次。

  人才振兴既要靠政策、靠投入,更要靠环境、靠关怀。为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嘉陵区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建设,配套制定人才驿站管理等10余项保障政策。如今,一支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人才队伍日渐庞大,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脚下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对接,促成一批省市级专家人才团队合作,深入挖掘区级专家人才,进一步充实专家人才团队信息库。”嘉陵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依托乡村两级人才服务站(点),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活动,加快培育一批乡土人才,不断夯实乡村产业人才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8/28/b81da90484884ba3a64c354e2cbdd8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