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4-07-01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根据全省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监测情况,结合栽培、品种、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马铃薯晚疫病整体将偏重发生,发病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

  

  

  预报依据:

  

  1.多数品种抗病性不高。从近年来我省植保部门对马铃薯品种抗病性监测情况看,目前多数主栽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不高。其中,荷兰系列、尤金885、大西洋、夏波蒂、垦薯等品种较为感病;中薯五号、闵薯、实验一号、沃土5号、V7(大丰9号)、EV等品种抗病性一般;兴佳2号、延薯4、延薯13等品种抗病性较好。同时,随着栽培方式的改变,马铃薯滴灌和覆膜种植面积增加,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2.田间发病早于常年。我省6月7日在东宁市东宁镇始见中心病株,分别早于去年和常年8天和10天,截至6月21日,有38个市县189个监测点田间监测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全省在39个县份布设291台马铃薯晚疫病自动监测预警仪,其中14个县份126台提示已进入3代1次以上侵染,达到了喷药预防临界点,时间早于去年5天左右。

  3.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据气象预报,6月下旬至7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气温高于常年,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防治建议: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常发、重发的流行性病害,其发生为害程度与田间降雨关系极为密切。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马铃薯即将进入易感病的花蕾期,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提示信息,准确掌握病情发生发展动态和防治时期,加强宣传指导,增强防控意识,积极主动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为害。

  1.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2.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需要多次及时喷药防治方能控制为害。可通过“掌上植保”APP或小程序的“病虫预报”模块,密切关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提示的预警信息和防控建议,结合田间发生情况和天气预报,科学用药防治。预警系统预测提示进入3代1次侵染时,感病品种应进行第一次全田喷药防治(一般在现蕾期,封垄时进行),抗病品种可适当延后;此后每进入新一代侵染时,均应进行用药防治。应根据马铃薯生育时期及田间病害发生时期和发生情况,科学选择防控药剂,保证防控效果(药剂选择详见附件)。

  3.机械杀秧。收获前1~2周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噁酮·霜脲氰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

   

  

  

  

  

  

  

  马铃薯上常用杀菌剂

  

  及用药注意事项

  

  保护性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代森锰锌、代森联、福美双、丙森锌等。

  保护性或兼顾具有保护块茎的杀菌剂:氟啶胺、氰霜唑、铜制剂、吲唑磺菌胺等。

  具有传导或双向传导作用的杀菌剂:氟吡菌胺、霜霉威、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苯醚甲环唑、霜脲氰、氟噻唑吡乙酮、三乙膦酸铝、丁子香酚与化学药剂的复配制剂等。

  

  不同时期药剂选择及注意事项:

  块茎形成期: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具有传导性的杀菌剂。如果晚疫病尚未发生或天气情况不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则可以选择保护性杀菌剂。

  块茎膨大期:需选择具有保护块茎作用的或具有传导性的杀菌剂或其复配制剂。

  中心病株始见期及病害进入流行期:选用内吸性治疗药剂或其混配药剂。施药间隔期5~10天(视天气、发病情况及药剂持效期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及其混剂产品,因多年使用已产生抗性,不建议使用;每个生长季节同类杀菌剂最多使用两次,且药剂需要进行轮换使用,同类传导性杀菌剂,不要连续使用;施药时提倡加入植物油助剂以提高药效,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94/202406/c00_317454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