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以更高治理效能逐梦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推进治理现代化,是自然资源事业更进一步的基石,也是迫切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从法治、科技、改革等多个维度不断推进治理现代化,为自然资源事业夯基垒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但距离目标尚有差距,多项立修法还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激发,督察执法效能还要提升,重大改革有待深化……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刻,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不仅发出了“以更高行政效能推动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的新号令,还将“夯实基础支撑工作,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全系统立下了治理新目标。

  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与支撑——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一热词也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工作的一个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便是科技创新。近年来,自然资源系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深地、深海、空天和极地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强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深海深地探测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重大成果。

  丰厚的积淀来之不易。如何充分发挥既有优势,直面科技创新的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是自然资源领域必须深入思考、尽快破局的问题。

  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显著,发展的新动能就越澎湃。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扎实做好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建好建强地质、海洋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靠什么?既靠人才,也靠制度。自然资源部将开展新一批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遴选,让更多科技人才担纲领衔、脱颖而出,建强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急需的标准制修订,让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形成有效互动,实现“堵漏增效”。

  全面推进“法治自然”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自然”,支撑“法治中国”,服务“中国之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把‘法治自然’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然资源力量提供法治保障的切入点。”2023年11月,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法治自然”的建设目标。

  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将紧紧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抓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三大工程,不断将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端牢“两个饭碗”、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法治支撑。

  2023年,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正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耕地保护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计划。

  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配合立法机关推进这两部重要法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立法进程。

  同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以法治手段维护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不动产登记法尽快出台,更好地维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将配合立法机关推进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密云水库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并做好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法律规范体系。

  法贵必行。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扎实做好复议应诉等方面,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工程,确保自然资源权力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1日,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正式施行,其一大亮点就是要求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然资源部将以此为契机,准确把握新《行政复议法》的新制度、新要求和新变化,不断健全自然资源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加强自然资源领域行政争议源头治理,举一反三,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效能,切实推进“法治自然”建设。

  守护自然资源是一场全民行动。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依托“全民守法工程”,着力打造“法治自然”文化品牌,创造性拓展普法的深度和广度,为绿水青山凝聚更多的守护力量。

  做好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为“数治转型”夯实基石——

  不论是资源资产管理,还是“两山”转化、点绿成金,都需要摸清数量和产权“家底”并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对调查监测支撑的需求日益提升。2024年,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将从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成果质量两方面发力,不断完善并扎实做好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这项基础性工作;开展全国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完成2023年森林草原湿地专项调查并开展普查试点,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

  2023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要求根据规划实施监督监测需求,充分发挥调查监测工作体系优势,形成标准统一、链接通畅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要领域、重大工程开展专项监测,继续推进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深化数据分析评价及共享应用,加快调查监测工作数字化转型,使监测结果更好地满足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城市体检评估、用途管制、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督察执法、林草湿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比如,启动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典型窗口建设,扩大不动产预告登记覆盖面,优化继承登记流程;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等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改革;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登记颁证。

  同时,继续规范做好林权、海域等类型不动产登记;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有序推进统一登记系统建设,研究制订地籍管理办法等。

  加大督察执法力度,强化“严”的基调和“惩”的震慑——

  2023年12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耕地保护专项监督情况:对66件耕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进行集中督办交办,共追责问责746人,其中204人为地方党委、政府或部门“一把手”。

  这是自然资源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的积极成效。这66件问题线索正是来自自然资源部。

  2023年,自然资源部持续深化和贯彻落实与纪检、组织、审计、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的贯通协调机制,督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压紧压实责任。

  不仅如此,还通过通报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集中约谈问题严重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重大专项督察等,持续“亮剑”,进一步强化了耕地保护“严”的基调、“惩”的震慑。

  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重拳出击,推动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地落实,严防“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并积极协调司法、发展改革等部门破解耕地破坏程度鉴定、非法采矿破坏价值认定等难题,完善政策制度。

  随着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启用,规划实施监督将是又一部“重头戏”。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把“三区三线”管控情况督察作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以生态修复等各种名义行非法采矿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2023年,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了违规侵占生态保护红线有关问题督察,发现了不少问题。2024年,将继续强化生态保护突出问题督察执法,向各类以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之名破坏生态、违法采矿等行为“亮剑”。

  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为攻坚克难积蓄新动能——

  改革是发动机,改革是增效器。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积极稳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的重大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两山”转化“方法论”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赋能,自然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之路不断延伸……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涉险滩、破坚冰、勇向前。

  翻过一山又一山,当前自然资源领域很多重大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些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破题。

  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将继续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制度,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和制度建设,开展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权利体系建设试点。

  2023年年末,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圆满结束。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推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让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眼下,部分试点地区正在探索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完善相关制度,指导地方稳妥有序推进入市试点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战略性矿产矿业权公开竞争出让,逐步扩大用海市场化配置比例,探索赋予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依法转让、抵押、出租等权能,探索完善一般生态空间、黄河滩区差别化用途管制机制,开展低效用海退出机制试点等。

  回首处,跋山涉水未停步;望征途,初心一如来时路。以更高治理效能逐梦新征程,自然资源人已经在路上。(肖颖)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pl/202402/t20240227_28382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