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舒兰:“四轮驱动”,村集体经济“跑”得欢

发布时间:2024-04-13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四合村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村里建有俄罗斯特色风情一条街,圆葱顶塔楼大门、一栋栋俄式民宿很是漂亮。“过去赴俄经商的村民很多,最多时有1800余人。”四合村党支部书记赵井东说。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赴俄的村民纷纷回村发展,把村里的相关产品卖到了莫斯科,鼓起了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

  四合村是舒兰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市将提高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作为首要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四动战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舒兰市211个行政村中,有自主产业项目的村达到66个,同比增长267%,实现自主经营性收入1700余万元。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四动战略”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公司改革推动。舒兰聚焦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提出依托党支部创建公司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域内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该市重点围绕加工、手工、农旅、服务等46个生产经营项目,创建资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订单生产型公司化运营试点38个。2023年,公司化试点累计产值1600余万元,为村集体获取收益213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2024年,舒兰计划再打造公司化试点村47个,预计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2023年3月,四合村集体投资创办轻纺工艺品公司,当年往莫斯科销售箱包2万个、仿真圣诞树5万株,产值达540万元,并带动村民4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据介绍,公司4月份将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扩建生产车间,探索新的商品出口。

  特色产业拉动。通过调查摸底,舒兰提出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拉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整县整乡推进光伏、白鹅、肉鸡、肉牛、棚膜经济等产业项目,全市50%以上行政村“链”上了大项目。2023年,全市谋划村集体产业项目280个,打造产业村屯135个,形成一村一品牌、一域一特色。与此同时,对于资源相近、地域相邻的村,推行区域联合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带动弱村共富。亮甲山乡东兴村采取联建共建方式,带领全乡其余8个村共同发展白鹅养殖项目,村均增收25万元。

  村企合作带动。舒兰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深度结合,整合资源,与舒雁公司、吉鹅集团、禾丰饲料公司建立“四位一体”发展运营模式,全域推进百个村党支部领办白鹅养殖合作社,形成村集体、企业、养殖户三方利益联结。2023年,全市103个村养殖白鹅110万羽,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同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依托金梧桐、湖羊等域内外龙头企业,实现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双向互动,推动村集体产业规模化经营。2023年,全市有130个村通过与各类企业合作,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莲花乡谭家村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发展湖羊养殖项目,与企业达成品牌化销售合作方式协议,带动村民养殖。今年谭家村计划新建羊舍两栋,扩大养殖湖羊,预计村集体年收益至少30万元以上。

  包保帮扶促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舒兰突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作用,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机制,对发展意愿较强、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逐户研究产业项目,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2023年,320名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215个,累计带动1600余名村民增收。充分发挥包保帮扶部门资源优势,通过机关食堂、工会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另外,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定向奖补等措施,鼓励土地少、本钱少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2023年,全市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带动农户1336户2728人,累计助农增收213万元。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4/t20240411_88928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