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防沙治沙的“河北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防沙治沙的“河北实践”

  土地沙化是重大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河北环绕京津,属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荒漠化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河北沙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64%,主要分布在78个县(市、区),张家口、承德两市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61.7%。坝上地区北接浑善达克沙地,属农牧交错带,既是河北防沙治沙重点区域,也是我国北方风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严重影响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快速发展。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北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要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这些为河北下一步防沙治沙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全省林草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京津冀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冀生态绿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察汗淖尔等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持续修复治理‘三化’草原,为建设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河北力量。”河北省林草局负责人坚定地说。

  防沙治沙“成绩单”

  河北始终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并把防沙治沙纳入省委、省政府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建设中,尤其是“十一五”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3个省(区)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单位之一以来,全省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步伐一致,以河北人的勤劳勇敢智慧,以顽强不屈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战天斗地,战风斗沙,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小流域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立了一套生态防护体系,逐步拔了沙根清除了沙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特别是在京津地区周边构建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长城,成功开创了防沙治沙的河北实践,努力打造了防沙治沙的“中国样板”和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根据全国沙化土地历次监测结果,河北省沙化土地面积已连续4个监测周期实现缩减,2022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次监测数据显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积3011万亩,与1999年第二次监测数据相比,减少738万亩。在“十一五”—卜二五“十三五”全国防沙治沙省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3次被评为实绩突出省份,而张承地区成为河北防沙治沙实践的成功典范,并被省内外沙化荒漠化地区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共完成防沙治沙3497.5万亩,其中包含2295.26万亩林业建设项目、397.78万亩草原治理项和其他项目。“十四五”以来,河北完成防沙治沙500.22万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007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5.6%,草原面积为2920.89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5.41%,湿地214.05万亩,张家口、承德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

  打造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后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到20世纪50年代初,从茫茫荒原变为风沙肆虐南下的沙源地,成了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一块“硬骨头”。同时,它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有人形容塞罕坝风沙一起就如同“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发展。

  为了保持水土,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给京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三代塞罕坝建设者忠实履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艰苦奋斗、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攻克了荒漠治理的技术难关,成功探索出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培育了“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突破了机械栽植苗木挤压不实、机械伤苗等一道道技术瓶颈;创新了沙地造林“三锹半植苗法”,提高了造林质量与速度;在贫瘠山地沙地等“硬骨头”地块开展攻坚造林,采取了客土、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等超常规举措,解决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开展的柳条筐培育容器苗造林实验获得成功,为严重荒漠地区造林绿化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经过塞罕坝建设者61年的锲而不舍、努力奋斗,成功在荒漠沙源中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地变绿洲的人间奇迹,筑起了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特别是让北京20世纪50年代的年平均56.2天沙尘天气减少了70%以上,彰显了防沙治沙的显著成效,从而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2017年12月、2021年9月,塞罕坝机械林场相继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和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称号,并被授予奖杯。

  截至2022年底,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林木蓄积量1036.8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树木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赤道12圈,其森林资源总价值更是高达231.2亿元。2019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确定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成为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和成果示范展示平台。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07-202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年均增幅1.6%,2021年达到自2007年以来最大值。植被覆盖度由最初的裸地、低覆盖为主显著提高到超过80%,转变为高覆盖。随着塞罕坝地区生态向好,局地小气候不断改善。1961年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14.3毫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3.6毫米的增幅。

  构筑多层次防风阻沙生态防护体系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三北”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沙化地区非常严重,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刮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之称,四季风沙肆虐不断,是京津地区风沙南侵的主要风口和通道,同样也被河北列为全省防沙治沙的重点地区,并被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监测数据显示,1986年底,张家口完成造林265.41万亩,1999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20.4%。近年来,张家口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发展定位,依托首都周围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储备林建设等工程,锲而不舍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2017年至2022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426.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生态修复草原181.26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基本构筑了以沿冀蒙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多层次的防风固沙生态防护体系框架,阻断了沙源、涵养了水源,筑起了绿色长城,成为河北沙漠化土地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

  张家口官厅水库是首都的主要水源地之一,而分布其周边的黄羊滩,是距离北京西部最近最大的沙源地,沙化面积达到14.6万亩,居张家口市五大沙滩之首。冬春季风蚀严重,沙尘暴滚滚南下;夏秋季暴雨冲刷,洪水频发,侵蚀沟发育强烈,生态环境很脆弱,影响了首都用水和生态安全。2000年以来,当地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中信集团等社会资本大力支持下,按照“堵口子、划格子、盖被子”的治理思路,在沿河区进行了防风宽林带、林网建设,在流动沙丘区建设了人工网格状生物沙障,引进沙地柏、沙枣、黄柳、梭梭等乔灌木树种,造林保存总数1200万余株,封育种草10万余亩,林草覆盖率超过97%,风沙侵袭蔓延之势得到遏制,沙源地成了涵养水源地,保证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稳定,从而成为河北防沙治沙的一个突出案例和重要生态成果。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张家口坝上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为北方风沙南下必经的主要线路。2000年5月1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专门到此调研防沙治沙、生态环境改善情况,沽源县也由此拉开了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建设绿色屏障、防止北部风沙南下的序幕。20多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计完成营造林40.5万亩,全县有林地及特灌林地面积从65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8%提高到目前的19.62%,修复沙化草场40万亩,保护草场80万亩,在坝头沿线建成的一条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沿坝绿化带,被誉为“塞北绿色长城”,同时,减少水土流失140万亩,保护农田林网耕地60万亩,全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次数、风中含沙量明显减少,农作物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大大改善了京津周围的生态环境。

  根据全国第六次沙化监测报告,2014年与2019年相比,5年间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717309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减少总面积的26.52%,减少面积居全省首位。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3.68102万公顷,年均减少0.763204万公顷,对全省贡献度为54.48%,居全省首位。遥感技术监测数据显示,张家口重度沙化土地基本消失,中度、重度沙化土地转化为轻度沙化土地,风沙危害进一步减轻,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建成正本清源的生态治理新模式

  承德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河北沙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既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区,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支撑区。多年来,承德市紧紧围绕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决心和勇气,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高标准实施了京津周围绿化、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一大批生态体系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川地河岸防护林和环城镇村庄绿化美化风景林等五大防护林为主的稳定的林草生态发展体系,实现了沙化土地由黄变绿、由绿变美,成功探索发展了一条拔去沙根清除沙源的正本清源生态治理新模式。目前,全市现有沙地面积555万亩,相较2000年沙地1129万亩,减少了574万亩,沙源地被一一定点清除,沙化程度逐渐减弱。

  2000年前,丰宁满族自治县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全县8765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严重沙化土地超过2730平方公里,沙化面积几乎占全县的1/3,全县沙化面积还在以每年5.14%的速度扩展,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生态安全。而沙化程度最高的小坝子乡地处接坝地区,沙化区水土流失面积33.7万亩,沙化严重区域达17.2万亩,形成大小流动沙丘82座、沙坡19个,全年4级以上大风天日数210天左右,其中8级以上大风日数65天,其境内分布的20多处流动沙丘,每到冬春季节,流沙随大风沿沟道滚滚南下,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输送风沙,并压埋沿途道路、民房和耕地,极大地危害了首都的生态安全和所在地区群众的生存。当地人称,天安门10粒沙子其中就有七八粒来自河北丰宁的小坝子,这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2000年,丰宁在“三北”防护林基础上,开始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小坝子作为全县重点生态修复区,以流域为单元,通过实行“坡面生态修复,河流生态治理,小型水利建设,生态产业开发”四大工程框架,构建了完整的综合防治体系。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完成造林种草2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16.6%提高到40.6%,植被盖度由35%提高到90%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以上,全年7级及以上大风天气降到10天以下,沙尘暴灾害强度、次数明显减弱减少,成功堵住了流动沙地南侵的通道,沙源地变为草原林地,再现了草木丰盛牛羊遍地的场景,成为河北防沙治沙治理模式的又一典型案例。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南源坝上和坝下缓冲地带,存在有以御道口为沙源中心、以伊逊河、阴河、蚁蚂吐河、小滦河为主的4条沙带,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地面积近5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0%,是首都北部名副其实的风沙源。自2000年起,该县围绕“三北”防护林工程,精心组织实施防沙治沙,主要实施了“干旱阳坡治理”“沙地造林种草”“网格植绿治沙”“河岸水源地造林”等重点林业生态项目,森林面积增加到81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25%,森林资源总量位于河北省首位,草地面积682.97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3.5%,并成为环京津地区的一道牢固的绿色防风固沙带。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33.4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3万亩、严重沙化土地1.2万亩,有效阻滞了风沙南侵和沙尘暴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境内的御道口植被有100多万亩,绿色覆盖率75.2%,昔日沙源成了滦河稳定的水源地。

  建立健全管护一体综合防治体系

  建章立制,依法推进,是防沙治沙最根本保障。为此,河北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大大加快了防沙治沙进程。先后修改完善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河北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制度,确保防沙治沙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运转。颁布实施了《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北省绿化条例》《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强太行山燕山绿化建设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文件,不断提升重点地区的绿化面积和质量,保护防沙治沙重要成果。编制印发了《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河北省国土绿化规划(2018-2035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按照防治目标任务分步推进,逐步缩小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提高治理成效和治理水平。此外,省政府每年将国土绿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推动各项措施有效落地,确保全年营造林和防沙治沙任务目标实现。建立由省林草局、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部门组成的防沙治沙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防沙治沙联席会议,分析研究防治措施,协调解决各类突出问题,保证防沙治沙工作整体推进不出遗漏。

  管护一体,综合防治,是保持治理成效最根本举措。近年来,河北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林长制体系,在全省逐级明确了五级林长近14万名,形成“统筹在省、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林草资源管理体系,将防沙治沙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调动了各部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形成了防沙治沙工作合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林草视频预警监控体系,12颗卫星、5671个监控点位、6609个检查站、533座火情嘹望塔,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火情,做到早发现、快处置、不成灾。高标准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成自然保护地278处,其中国家级89处。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网建设,设立国家级监控点37个、省级22个、市级212个,县级根据实际建设了数量不一的监测点,做到了防控一张网,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处置,防止危害森林草原资源情况发生。加强天然林保护,划分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418万亩,实现1317万亩天然林商业性停伐保护全覆盖,让绿色屏障更加充盈。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全省野生植物达到3072种,陆生野生动物由530种增加到605种,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维护。

  

  

  

  摘自《中国林业》2023年第8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93236649381070438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