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在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中展现更大作为

发布时间:2023-12-08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必须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

  全面把握“四个重大转变”,深刻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四个重大转变”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近年来,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底线持续筑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完善,“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初步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获批全国唯一以省域为单元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十三五”以来,全省单位 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约 35%,大中型矿山比例从 45%提高到约 54%。生态修复成效日益凸显,巢湖流域等 12个国家及省级山水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修复废弃矿山 2980个,治理面积29.8万亩,“以用定治”市场化生态修复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广。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安徽省仍处于补齐生态保护欠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攻坚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艰巨,必须深刻认识把握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划定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进行高水平保护,落实党政同责,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地落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等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求我们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强行动自觉,牢牢掌握发展与安全的主动权。

  全面把握“六大战略部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

  下一步,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聚焦“六大战略部署”,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在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积极推进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统筹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保护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以生态保护重要性为基本依据,结合全省生态保护现状,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筑牢生态强省建设的空间基础。

  二是推深做实综合改革试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落实全面节约战略,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一降两挂三提升”节约用地新机制,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既有安徽经验,又有改革示范意义的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有力保障经济发展之路。大力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提高生产矿山“三率”水平。

  三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厚植美丽安徽生态底色。秉承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支持的巢湖山水项目及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牵引,积极推进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9+3”重点任务和 40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高标准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建立健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美丽安徽建设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人防+技防”综合技术体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完成全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夯实“千亿斤江淮粮仓”基础。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管控人为活动,依法有序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开展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五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建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的探索,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深化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健全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切实做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着力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pl/202312/t20231204_28084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