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古田银耳的品质翻身仗
在“食用菌之都”古田县翠屏湖畔,从山顶往下看,上千个高山菇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时下正值银耳收获的季节,走进菇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蘑菇如花一样绽放。
这里的60多处银耳培植基地、1066座高山菇棚,都是由福建古田康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手菇农搭建的。菇农罗丽娟对记者说道:“原来种银耳,技术、管理跟不上,产量低,品质等级不高,干一年也就挣点辛苦钱。如今大不同,在康亿达的带领下,我们培育出了‘金燕耳’!”
康亿达董事长陈清华介绍,多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与康亿达“科企联手”,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基质营养优化,筛选出适宜银耳生长的栽培配方,研究预熟化银耳耐热菌芽孢杀灭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康亿达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直接带动300多人走上致富路,促进银耳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程绿色栽培的挑战
在食用菌领域深耕30余年,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林衍铨带领团队,在灵芝、绣球菌等菌种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但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和银耳结下这么深厚的缘分。
银耳在福建省内广泛种植,“物美价廉”是它的标签。“银耳是真菌伴生菌的代表之一,自然条件下,银耳必须与香灰菌伴生。这也意味着,银耳比其他食用菌种植难度更大。”林衍铨说,“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也严重制约着银耳产业往高端发展。”
陈清华对此感触颇深。
2017年,陈清华创立“金燕耳”品牌,在古田县翠屏湖畔海拔600~1300米的群山中设立银耳核心产区。但是,他马上就意识到发展银耳产业的重重困难。
产业链分散,是陈清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菌种培育、菌包制作、栽培……每个环节分得很细,都是不同的人在负责,导致发现问题也难以找到责任人。”
此外,银耳品质不稳定,要么有病虫害,要么质量不佳,种植户的技术也参差不齐。“这批的品质跟下一批的往往不一样。”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陈清华经常收到各种投诉,每天都很头疼。
品质不稳定,意味着产品不安全,自然也跟高端市场无缘。这也是2020年他找到林衍铨寻求良策的主要原因。
当时,林衍铨只问了一句:“你是真认真,还是假认真?”
“自然是真认真。”陈清华毫不犹豫。他并没有想到,因为这个“真认真”,后来需要付出上千万元的代价。
“我们必须走全新的高品质银耳发展道路。首先需要摸清楚哪些虫子喜欢银耳,从根源上找准‘对手’,方能有的放矢,拿出不施农药又能防虫的对策。”林衍铨说。
说干就干,陈清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菇农罗丽娟。
在古田县泮洋乡凤竹村的一个银耳大棚里,整齐排列的8层木架上长满了白花花的银耳。拨开一层层耳花,罗丽娟就能根据银耳长势、长相判断它们是否需要通风、喷水等管护。
当陈清华说“今年的银耳不需要打药”时,罗丽娟觉得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银耳很香,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虫子,为了保证它的产量,以往不可避免需要适当打药”。
但“绿色+有机”模式种植银耳,决不能扯上农药。“所有损失我们来赔。”听到陈清华的这句话,罗丽娟才决定一试。而后,更多的菇农也加入到这场庞大的试验中。
“科企农”的共建共赢
2021年7月,省农业科学院与康亿达共建的“康亿达银耳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科企合作”的银耳产业研究院。
挂牌之后,一场“大战”开始了。
林衍铨团队往返于田间与实验室,广泛搜集古田县目前所使用的银耳生产菌种,用不同的配方将不同的菌种放在实验室中培植,查看长势情况。“找到了!”在第27份材料中,团队初步发现了适合在古田生长的优质菌种。
与此同时,在罗丽娟等菇农的大棚里,蚕食银耳的虫子与日俱增。半年后,林衍铨团队找到了防虫新办法——给菇棚盖上不影响通风的纱帐,指导罗丽娟等菇农高频巡视,上手捉住“漏网之鱼”,才终于止住虫灾。
在这场试验中,人工成本、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因为取消打药,菇农收成不到以前的一半。这些都需要陈清华来埋单,综合算下来,公司亏损达3000多万元。陈清华顶住了压力,“这时我才理解了林老师所说的‘真认真’。但我没有退缩,食品产业要长久,要向高端发展,就必须要保证食材的安全。”
经过两年多的艰辛探索,科学家、企业家、菇农的配合越发默契了。
根据银耳生长习性,林衍铨团队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使用多种创新办法栽培银耳。如,冬春季在中低海拔区种植,夏秋季节在高中海拔区种植;培养基加入茶油籽壳、茯苓、莲子粉、桑葚枝等多种配料,同传统方法比,种出来的银耳口感更软糯绵滑,营养价值更高;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有效保障银耳产品质量安全等。
“我们陆续规范了银耳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选择及布局、菇房要求、原料要求、栽培配方,以及制袋、发菌、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工艺流程,为提高银耳原料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可追溯性奠定了基础。”林衍铨说。
陈清华的步伐也迈得更大,从选种育种到培养基的研制,从菇棚的搭建到种植管理……他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并逐步完成银耳行业首家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古田产业平台与深圳市场平台“双总部驱动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此带动下,罗丽娟等菇农的种植技术更科学了,收入也更稳定了。“我们免费从康亿达那里拿菌种与养料包,在专业技术指导下培育,待银耳收获后按照约定价格卖给企业。”罗丽娟粗略统计,自家菇棚里4万株银耳,全程不打农药,虫害率还不到5‰。“以前追求产量,现在更追求品质。跟以前比,不仅风险更小了,价格还变高了。”据了解,3年前古田的鲜银耳价格在每公斤32元左右,如今已上涨至46元左右。
“去年,公司培植高山生态有机银耳1000多万棒,年产高山生态有机银耳3000多吨。”陈清华说,“合作菇农平均每户年收入15万~20万元,平均年增收6万~8万元,其中好的可达30万~40万元。”通过“科企农”携手,在这场高山上的银耳种植试验中,他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11/t20231128_630912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永春芦柑热销“一带一路”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