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冬春季是全年豇豆病虫防控和农残治理的关键时期。华南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豇豆蓟马的发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残留风险高。为做好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控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紧盯冬春豇豆生产全过程,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全面推广豇豆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有效遏制豇豆生产中禁限用农药使用及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保障豇豆产品质量安全。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豇豆蓟马、斑潜蝇等重大害虫为重点,采取源头控制、压前控后、抓早治小、因时施药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实现减药控残。
——源头控制,即抓住播种前的关键时期,采取翻耕晒垡、土壤消毒、撒施微生物农药、药剂拌种等“地上害虫地下治”措施,重点控制土壤中蓟马蛹、枯萎病等病虫源;覆盖防虫网阻隔蓟马等虫源迁入,覆盖地膜阻止蓟马入土化蛹等措施,从源头上压低病虫源基数。
——压前控后,即抓住苗期至开花前,选用持效期长、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尽可能压低病虫基数,减轻采摘期的防治压力。
——抓早治小,即在做好病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住病害即将发生或发生初期、害虫发生初期或卵(若虫)期、低龄幼虫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因时施药,即根据蓟马大部分时间隐蔽在花中为害的特性,抢在上午10点花瓣闭合前、蓟马活动高峰期施药,使农药有效接触蓟马以提高防效;采摘期应考虑到豇豆“花荚同期”生长特点,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及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三、技术要点
(一)病虫监测。通过加强监测、调查,准确掌握害虫羽化产卵期、迁入高峰期、中心病株始发期等关键时期,做好预测预报,指导科学防控。
1. 色板监测。田间悬挂黄板监测斑潜蝇、粉虱、蚜虫,悬挂蓝板或蓝板+蓟马信息素监测蓟马,色板下缘高出豇豆冠层10—15 cm,间距不小于5 m。
2. 性诱监测。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豇豆荚螟采用钟罩倒置漏斗式诱捕器,高度1 m左右;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采用圆筒菱形入口式诱捕器,进虫口高度1.2 m左右。诱捕器间隔50 m以上,每亩1—2个。
3. 人工调查。采用人工目测、剥查等方法调查叶螨、豇豆荚螟等害虫幼虫及病害。
(二)健身栽培。创造有利于豇豆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源头控制病虫基数。
1.健康种苗。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耐)性豇豆品种,采用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对种子进行消毒。豇豆定植后根系恢复较慢,一般采用直播。需要育苗的,采用日光温室或大棚,放风口布设防虫网,穴盘或营养钵护根育苗,培育无病虫壮苗。带药定植,保持适宜的豇豆种植密度。
2.轮作栽培。采取豇豆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最好与水稻等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和地下害虫、虫卵虫蛹基数。
3.土壤与棚室消毒。结合整地,深翻土地不少于30cm后晾晒5—7天。采用绿僵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防菌剂进行土壤处理。防虫网覆盖后、播种前,对防虫网及地面进行消毒。大棚应在夏季空茬期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4.高垄覆膜。采取深沟高垄的栽培方式,垄高25到30 cm,垄宽80到90 cm。覆盖银黑双色或黑色地膜,防止害虫落土化蛹、阻止土中害虫羽化出来。
5.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每亩25—30 kg复合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1000 kg、生物菌肥5—10 kg混匀后施用,用于改良土壤,减少土传病害;适时追肥,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第一节花序坐果前控制水肥,第一节花序坐果后,晴天每5—7天每次随水交替追施含氨基酸、腐殖酸的大量元素水溶肥。
6.诱导抗性。针对华南冬春季气候特点,如遇冷害等情况,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以及赤霉酸、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增强豇豆植株抗逆能力。
(三)防虫网阻隔
1.选用适宜的防虫网目数。对于豆大蓟马等蓟马为优势种群的种植区,应覆盖防虫网,选用40—60目的标准防虫网(孔径范围0.26 mm—0.48 mm),尽量避免孔径过大降低害虫阻隔效果、孔径过小不利于豇豆生长发育的情况。
2.选择适宜的防虫网搭建方式。对于蓟马发生严重地区,应搭建全覆盖防虫网。可使用竹竿搭建防虫网框架,每根竹竿直径大于6 cm,竹竿间距宜在3 m到5 m之间,立柱插地深度大于0.7 m,搭建高度 2.7—3.0 m,上端塑钢线相连,防虫网四周用泥土压实,连片2—5亩左右搭建一个防虫网棚。
3.保持网棚封闭式管理。整个生育期保持网棚全封闭,人员进出网棚应及时封闭进出口,确保全程阻隔蓟马、斑潜蝇、鳞翅目害虫、粉虱等害虫。
4.控制徒长。布设防虫网后,选用对光照强弱适应性强的豇豆品种,适当调减种植密度,坐果前控水控肥,坐果后水肥少量多次,防止豇豆徒长。
(四)理化诱控
1.灯光诱杀。在露地豇豆连片种植地块,可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每20—30亩1盏,防治豇豆荚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2.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或诱杀。露地或棚室内,在豇豆荚螟害虫始见期,放置豇豆荚螟性信息素迷向丝,每亩30—50 根。棚室内,在出苗后或定植后,悬挂蓝板+蓟马信息素诱杀蓟马等害虫,每亩20—30张。
(五)生物防治
1. 苗期灌根。对于根腐病、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在苗期采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灌根1—2次。
2. 释放天敌昆虫。覆盖防虫网后,在网内释放适合华南地区的天敌昆虫防治蓟马,如南方小花蝽、海岛小花蝽等,兼治粉虱、蚜虫、叶螨等其他小型害虫。苗期初见蓟马时即开始释放,每次亩释放500头左右,若蓟马虫口数量较多,应提高小花蝽释放量。每隔7—15天释放一次,一般释放3—5次,生长期长的适当增加释放次数。应在棚内空地种植波斯菊、芝麻等蜜粉源植物,以利于天敌昆虫繁衍。
(六)科学用药
1. 科学选药、用药。根据各地区抗药性监测结果,科学选用豇豆上登记的高效农药,严格按照标签规定的剂量、使用次数施用,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注意轮换用药。施药时,应做到全面、均匀喷施,注意植株上下部、叶片正反面、地面及周边地块杂草都要喷到。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
2. 药剂拌种。播种前,对于蓟马发生严重地区,选用噻虫嗪等药剂进行拌种防治蓟马;对于土传病害发生地区,选用杀菌剂进行拌种,预防根腐病、枯萎病等病害。
3. 采摘期严格选药。采摘期的害虫防治,选用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乙基多杀菌素等安全间隔期符合要求的化学农药以及高效助剂进行联合使用,7—10天用药一次。
四、保障措施
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行政单位组织优势、植保机构技术优势、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优势,切实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政策扶持。蓟马已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名录,各地要积极争取将豇豆减药控残相关工作纳入各类政策支持范围。充分整合涉农资金,重点补贴病虫监测预报及防虫网、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和统防统治作业。
(二)强化技术集成。以县域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豇豆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防控重点、关键时期、主推技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不断熟化关键技术,集成生产上简便易行、绿色高效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落实落地。
(三)强化示范带动。继续开展绿色防控基地部省共建,针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种植方式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式。各豇豆主产县应根据豇豆种植区域和种植规模,分区域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依托示范区开展田间课堂,使每个豇豆种植户都有机会观摩学习,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效果。
(四)强化培训指导。各地应结合培训项目,通过现场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短视频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培训豇豆种植户、农药经营者、专业服务组织、收购商等,宣传普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农药质量要求、使用范围、用法用量、安全间隔期和蔬菜禁限用农药等方面的规定,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提高豇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11/t20231128_630912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