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图闻天下 > 正文

川渝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3-11-25 来源: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11月17日,第三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川渝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帮扶办主任、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卢斗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陈福均出席并致辞。

  

  此次研讨会以“川渝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护传承城乡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展开研讨,旨在进一步推动川渝两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合作交流,促进两地城乡历史文化领域合作开启新篇章。

  

  董红梅在致辞中指出,川渝两省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四川省有396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770个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重庆市有164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67个村落列入市级保护名录。两地都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持续开展设计下乡,挖掘和培育传统建筑工匠,在制度创新、人才保障、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川渝两地能共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大计,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促进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卢斗昌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坚守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坚持保护为先、民生为本的原则,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实施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100余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50余个和传统村落保护项目200余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50余项,认定市级非遗项目700余项,培养非遗传承人700余名,挖掘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人44人,培育巴渝传统建筑工匠527人。重庆将不断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把每个传统村落都建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陈福均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四川省政府公布了3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65个四川传统村落,还设立了10个四川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市、区),划定了103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四川历史建筑增至1983处,新纳入历史建筑预保护名录的有1154处,四川一级古树名木增至10955个。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举办了“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大赛,将有力推进川渝两地农村住房和乡村民宿设计与建造的水平提升,为推动传统建筑活化利用、设计下乡走深走实牵引示范提供良好的范例。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一院执行总建筑师马俊以“本真与传承——稻城县亚丁村保护恢复规划”为主题作演讲

  

  重庆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何智亚以“设计下乡,赋能乡村——重庆乡土建筑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作演讲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唐密以“四川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为主题作演讲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以“舐犊 反哺 共生——传统村落研习基地创建与共享”为主题作演讲

  随后进行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巴山蜀水·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大赛颁奖仪式。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处(室)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四川省市(州)住建部门和重庆市区(县)住建部门负责同志,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获奖代表参会。


原文链接:http://jst.sc.gov.cn/scjst/c101447/2023/11/18/be4e05a4131b49a9adb8c9b8f9f400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