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积极探索“四化”建设 用心用力建好新时代高标准农田

发布时间:2023-09-02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舒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探索高标准农田“四化”建设,全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绩效。

  一、建设内容“标准化”

  坚持保障资金投入。按照资金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建设要求,通过整合其他涉农项目、引入社会主体投入等渠道加大建设资金的配套力度,确保高投入实现建设内容高标准。2019年-2023年5年间,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77亿元,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体工程、项目区交通道路、水利设施、周边环境等综合打造,有力助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坚持严把工程质量。严格遵照《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22)》,规范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评估论证、申报审批、招标投标、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移交管护等工作。建设前全面摸清家底,提前谋划储备,采取实地踏勘和专家会审相结合的做法,把稳项目规划设计深度。建设中注重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全面实行专人包保联系、月调度月通报、现场督促指导等机制,严把工程合格底线,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坚持选优配强队伍。通过招考农田水利方面人才,充实人员力量;采取老带新、熟带生以及到其他县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升县、乡、村三级业务人员素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农业生产“托管化”

  注重建用结合。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稳产保供作用,将高标准农田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出台《舒城县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方案》,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注重主体培育。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行动,按照“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形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的相关主体聚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解决谁来生产的问题。注重试点引导。重点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化”试点,一方面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一方面发挥托管主体“专”的特点,引入优良品种、智能装备、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三、产业要素“融合化”

  推进“农田+良种”融合。因地制宜引导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户使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水稻、油菜、小麦等优良品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推进“农田+良法”融合。县农田建设管理机构联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协力推进农技指导,为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对粮食生产主产区实施全程农技包点服务,将良种良法与良田配套使用,提高项目区群众科学种田水平。推进“农田+良机”融合。统筹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加大田块整治力度,持续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应用,持续提高项目区农机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阙店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平整土地1200亩,建设机耕路4.28公里,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

  四、田间管理“数字化”

  推行农田管理数字应用,建立“四情”监测系统,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探索农业生产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实时收集处理种植环境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量等数据,动态分析监测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指导平衡施肥、精准施药、定量灌溉等农业生产管理。舒茶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投入105万元,创建500亩智慧农业项目,已实现气候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农机辅助智能驾驶等功能。张母桥镇将数字感知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群众直接增收30余万元,间接产生用工岗位近60个。

  

  打印本页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ntjs/ntzx/568943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