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湖北日报报道:“襄”字号鲜鱼游入水产预制菜蓝海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3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今,一条条“襄”字号的鲜鱼正游入水产预制菜蓝海,并逐渐向标准化、高品质化方向发展。

  我市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近1000条,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仅2021年,全市水产养殖就达77万亩(不含稻田养殖面积),渔业产量19万吨。

  面对重要的发展机遇,襄城区出台政策、提出措施,鼓励欧庙、卧龙、尹集等乡镇水产养殖户投入到“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养殖中,为水产预制菜提供充足、优质食材,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端出“硬菜”。

  一条不愁销路的“鱼”

  盛夏时节,城郊的湖泊、鱼塘里,鹭鸟栖息、荷花绽放。在襄城欧庙镇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草鱼、鲤鱼、鲢鱼等十多种鱼长势喜人。

  “这片水域大概有1600亩,年产鲜鱼超150万公斤。过去,鲜鱼丰产时,市场价格往往走低,经常要为销路发愁;如今,优质鲜鱼作为水产预制菜的原材料,供不应求。”2022年就率先投入到水产品预制菜领域的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建平兴奋地告诉记者。

  千亩堰预制菜一期项目是襄城重点特色农业项目,由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斥资1000多万元投建,是我市目前唯一的水产预制菜生产企业。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仅2个月就实现了满负荷生产。

  如今,该合作社所产300多万条鲜鱼,三分之一接受水产订单销售,其余的全部“游”入预制菜生产车间,年产值从过去的3000万元跃升至5000万元。

  一条千变万化的“鱼”

  据媒体报道,2022年,我国水产预制菜行业规模已超千亿元,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2500亿元,占预制菜整体规模的四分之一。

  “这是一片市场前景广阔的新蓝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抢占预制菜风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造了一批预制菜领军企业,创新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电商销售”等模式。

  虽然比襄阳牛肉面、正大熟食、宜城大虾等预制菜美食进入赛道要晚,但“襄”字号水产预制菜甫一亮相就展现出不凡的竞争力:千亩堰预制菜研发的汉江雄鱼头、鲜鱼泡、腌制鱼排、鱼尾、鱼宝(鱼子)等多种口味的水产预制菜,深受河南、广东、重庆、山东等地市场青睐,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为拥抱更大的市场,襄城区即将上马千亩堰预制菜二期项目,主打鱼柳、鱼片、鱼丸、鱼饺、鱼糕等针对家庭、火锅等场景的熟食半成品。随着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欧庙镇已有70多名农民在这里就业,二期投产后预计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超过200人。

  一条“襄”字号的鲜鱼

  今年6月,省财政厅向我市下达2023年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渔业发展方向)补助资金300万元,专项用于襄城区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项目。因为新近完成了集中连片的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业尾水达标治理,以及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备的购置,千亩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

  袁建平告诉记者,汉江水清,襄阳鱼美,“襄”字号水产预制菜想要赢得更多市场,归根结底要拥有优质健康、稳定供应、食品安全可追溯的鲜鱼。襄城区抓住机遇,鼓励欧庙、卧龙、尹集等水产养殖户投入到“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养殖中,可为水产预制菜提供更充足的新鲜优质食材。

  “加快发展‘襄’字号水产预制菜产业,让一条条鲜鱼游入水产预制菜蓝海,对促进我市水产品养殖及加工业迭代升级意义重大。”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以农业种植养殖为基础、餐饮业为核心、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物流和信息业为支撑、职业培训为动能,加快形成富有襄阳特色的农业、水产品等预制菜方阵,为乡村振兴端上一盘新“硬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7/t20230726_47679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