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3-06-18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6月11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在北京举行,揭晓并展示了3大类共112种“美丽化石”。数百位古生物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普达人及有关政府部门、古生物化石产地、地质公园、博物馆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品鉴化石的自然之美,聆听化石背后的感人故事,畅谈化石科学事业的美好明天。

  向科学家精神致敬

  本次活动推介了31种科研成果类“美丽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禄丰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推荐的天山哈密翼龙、奇迹秀山鱼、长尾优雅鸟、娇小长春龙、杨氏莱阳龙、盘古盗龙等诸多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类化石,榜上有名。

  “龙人”是近年来国内外广受关注的一个科研成果。活动现场,“龙人”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季强讲述了自己数十年来与中华龙鸟、龙人等珍稀化石结缘的收获和感受。他表示,通过古 DNA和古蛋白分析,团队正在着力破解的古人类演化谜题已有新进展。

  古生物化石是历史的残片,它们带着巨大的科学信息,隐藏在茂密的山野里,散落在复杂的岩层中。因而,每一个耀眼的科研成就背后,都是理想、是责任、是超乎寻常的艰辛付出。正是这些勤奋的中国古生物科技工作者,以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地球生命演化的重大发现,让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也让中国从一个化石资源大国成为古生物科研强国。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用‘美丽化石’向科学家致敬。”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黄新燕说。

  “美丽化石”建设美丽乡村

  在浙江建德,有个叫作李家镇的地方,那里有精美的菊石破土而出。目前,李家镇人正在发掘和发现属于自己的生物群,并通过发展科普研学旅游产业,精心打造以“地质+自然教育”为主题的地质文化镇。

  大屏幕上,一枚枚菊石如花般绽放。这是远古海洋中一种与鹦鹉螺类似的头足纲软体动物的遗骸。“我们家乡的‘李家菊石’保存完好,且种类多、数量大,许多都完全黄铁矿化,其储量和品质全国罕见。新发现的生物群中不仅富含菊石,更有鹦鹉螺、角石、贝壳、海林檎、毛羽叶、鳞木等其他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有助于科学家加深对二叠纪生命演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活动中,李家镇党委书记何洪宇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些宝贝不仅为乡村增添了人气,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促进了百姓增收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李家镇同样有着丰富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还有黑龙江省海伦市。他们推荐的白垩纪树蕨植物化石桫椤玉也是本次活动50种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中的一员。海伦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晓光表示,古生物化石是难得的“绿色资源”,海伦市正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推动化石特色产业链的形成,进而丰富家乡文化,提振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艺术”赋予化石全新生命

  化石文创产品是古生物化石的衍生品,是地学科普的载体。

  为何本次公益活动设置文创产品类“美丽化石”品类,并在公益盛典中推介展示热河俊兽生态复原图、中国恐龙知识扑克、《巨龙王国》4D特效电影、侏罗—白垩纪恐龙国画等31种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答案是:“科普是化石研究最重要的社会意义之一。”

  本次公益活动还推介了多位优秀的“科普达人”。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研究员等因科普短视频而拥有众多粉丝的“年轻网红”,也有年逾古稀的“银发知播”。国家自然博物馆李建军研究员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我退休5年,在全国各地讲座已经超过300场。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他说。

  化石是地球历史、生命演化在现实中的映射,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强强联合,赋予了远古化石更富色彩、更有魅力的生命。

  新技术的加持正在创新拓展化石科普的内容与形式。本次活动特地开设了“美丽化石数字展厅”,由昙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采用现代3D全景技术精心打造,人们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欣赏精美标本,了解相关科普知识。同时,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提供的18张化石照片,已被星愿航天太空纪念馆收录,永远保存在暄铭星愿卫星中。

  “后浪推前浪,何虑功不成?”让更多的人关注古生物化石的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传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举办此次公益活动的初衷。(记者 周飞飞)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dzdc/202306/t20230615_27915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