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句嘱托,重在落实。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连续5年持续缩小等显著成果。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48万元,比上年增长4.4%。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同比增长5.3%,快于城镇1.8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
为了持续推进农民增收,北京市在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丰富创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思路。同时开展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推选活动,将农民增收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实践向全市推广,分享增收致富经验,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民增收步伐。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融合发展增效益
昌平区延寿镇黑山寨村,一个典型的深山村。十年前,栗蘑在市场上刚刚走红的时候,当地农民张海疆就看准时机,利用山场丰富的栗树资源,尝试种植栗蘑,当年就收入近160万元。
多年后,张海疆又因为一条朋友圈引爆了黑山寨秋收节而一战成名。“来黑山寨村摘核桃不收钱,捡板栗不收钱”,这一条信息在短短一周时间就为这个深山小村吸引了大量客流,整个采摘季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园区的板栗、大枣、柴鸡蛋等特产因游客的到来而销量大增。2022年,历时一个多月的秋收节活动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销售收入320万元。
现代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地挖掘并利用乡村所具有的多元价值,同时不断补齐乡村在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推动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从十年前卖栗蘑到如今办秋收节可以看出,张海疆的经营思路是从一产到一三产的融合,在他看来,农民不缺劳动生产的热情,缺的是对乡村价值的认知。
如今,黑山寨秋收节已成为当地影响较大的休闲体验农事活动,同时也为周边民宿、采摘及农产品销售吸引了充沛的客源。
文化赋能乡村产品,创意引导消费需求
“真没想到老了老了,成网红了。”家住平谷区金海湖镇向阳村61岁的刘凤英平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自家院墙下一边晒太阳,一边绣各种花样的鞋垫。刘奶奶本以为自己绣花的手艺只会默默无闻地藏在亲朋好友的鞋里,却没有想到2021年金海湖镇启动了打造金海湖伴手礼,孵化“金海匠人”品牌的计划,让她与同样有着一手绝活的“扎燕儿奶奶”刘秀凤、“蒲团儿奶奶”刘翠华作为乡村手工匠人一同成了“网红奶奶”,而那些曾经被她们看做“小玩意”的乡村传统手工艺品也变身成为网红旅游商品。
向阳村地处平谷东部山区的金海湖畔,三面环山,产业资源匮乏,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金海湖伴手礼项目启动以来,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家乡品牌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广者,从LOGO的设计到产品的包装,都由村民自己完成。同时,村里利用现有生产基础确定了以果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日益成熟的市场,向阳村避开了诸多乡村面临的产品同质化、粗放化、质量低等雷区,转而以传统文化赋能乡村产业,用文化创意打造品牌支撑,通过创意引导消费需求,向城市广大的消费群体提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发展思路,则是对乡村产业路径的提档升级。
目前,向阳村已实现村民“三层收益”方式:即果品农产品销售+伴手礼包装制作+集体经济分红。2022年参与乡村手工艺品制作的农民有26人,全年集体经济合作社纯收入达到40余万元。
搭建平台精准分类,乡村妇女增收有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包括促进农民就业增收。2022年,北京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71.7%,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对此,北京市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
在怀柔,“宝山大姐”深受深山区妇女欢迎。这“宝山大姐”并非调解家庭矛盾的知心大姐,而是怀柔区宝山镇实施的“宝山大姐”公益就业服务项目。宝山镇地处怀柔区西北部深山区,常住人口中妇女比例较高,就近、灵活就业意愿较强,但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等特点突出。为解决赋闲妇女就业难题,宝山镇对25岁至65岁有就业意愿的妇女进行摸底,共摸排753人,建立“宝山大姐”未就业人员数据库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
宝山镇对接区域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建立用工需求数据库,双向精准匹配,在“人找活”和“活找人”之间搭建桥梁。线下设立“醉美宝山·巧媳妇”就业服务站,提供农产品初加工、本地艾蒿深加工、民宿专业保洁、计件手工等工作,成为“有订单、有用工、有收入”的稳定用工就业点位。
宝山镇通过建立“一库三平台”(就业资源数据库和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技能培训平台、微信服务平台),促进农村赋闲妇女就业增收。2022年,“宝山大姐”累计为450人次提供临时用工服务,人均增收1000元;并依托线下服务站点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依托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262人稳定就业。
北京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实干出发,落脚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实绩。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今年将继续组织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和致富能手推选活动,拓展增收渠道和思路,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拓展新空间。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326118834/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