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湖北日报报道:以强县工程舞动乡村振兴“龙头”

发布时间:2023-05-08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4月16日,游客在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脐橙园观光。该县将旅游观光项目与提升脐橙产业同步建设发展,农旅深度融合,优势叠加,助推乡村振兴。(视界网魏启扬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崔逾瑜通讯员龙智广张劲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强县工程列为十二项重点行动之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强县工程。

  破解“三农”新问题,找准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2020年底,湖北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产物。相较于信息化一骑绝尘、新型工业化大步向前、城镇化紧随其后,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四化”的短板。

  看农民收入,种粮比较效益低、增收渠道有限、增收能力不强等难题掣肘农业发展。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09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4262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16。

  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等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

  当前,我国仍有4.91亿乡村常住人口。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性地作出“实施强县工程”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主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路径,是湖北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以四化同步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就地城镇化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强县必须强县城。

  针对主导产业不清晰、不大不强,我省提出“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潜江,以“虾稻共作”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建设壮大县域富民经济,虾—稻综合产值过6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8.9亿元,从业人员逾20万,“一只虾”“一袋米”已然成为撬动潜江乡村振兴的杠杆。

  针对县城建设品质不高,我省将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坚持县城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打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形态。统筹县城水系统、绿地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绿道布局,保护好县城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保存传统街区、传统村落,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说。

  针对县城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我省加快开展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出每个县城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介绍,目前已确定89个省级县域教联体试点,带动2136所学校,并同步实施“群雁”培育计划,缓解农村优秀老师短缺矛盾,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表示,对22个暂无三级医院的县市建立分片包保责任制,聚焦县级医院专科能力、人才队伍、临床服务、急诊急救等,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

  立足功能定位,立足资源禀赋,立足发展条件,湖北绘就县域“富春山居图”!

  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

  强县域,关键在构建科学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表示,既要推动农业由单纯的初级种养加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高端价值链延伸的“纵向融合”,又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横向融合”,千方百计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公安县狮子口镇义星村,将田分成三块:第一块田是村民同意流转的,第二块田是村民边种边看的,第三块田是村民继续耕种的,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47万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个,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三块田”改革激起一池春水,当前全省加快推进“小田变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实现农民保收、市场保供。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称,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通过集采、集中议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降低生活、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配,整合企业的快递、消费品等物资,叠加共享运力,提升仓储中转率,提升城乡流通规模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我省将推进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组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医共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推进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结果互认;加强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

  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乡愁不是“乡丑”。乡村人居环境不好,城里人就不愿下乡,年轻人也不愿回乡。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核心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的质量;加强农村电网、可再生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走进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金王村,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在绿树丛中,当家堰塘水清岸绿、微波粼粼。近年来,襄州区全力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投入3.5亿元,在389个村开展“管网+”处理终端建设,目前完成257个村的374座处理设施建设,受益农户近3万户。

  初春时节,通山县厦铺镇南岭山500亩猕猴桃基地,生机勃勃。基地主人是29岁的返乡创业小伙陈轩,随着道路、通信、供电、保鲜冷藏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他信心满满:“我打算建设数字化果园,今年预计产值能达到500万元,为100余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一村一落皆美景,宜居宜业促振兴。农业农村部、住建部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我省将力争创建66个,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强县工程”路线图

  卫健

  积极争取将武汉市黄陂区等14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范畴

  指导全省组建县域医共体130个

  到2025年底

  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到2025年

  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

  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

  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

  3-5年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

  供销

  整合全省供销系统6万多个服务网点

  400多个配送中心

  9000多家直营店、2500多个仓库

  200多个农贸农批市场,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农产品互通互惠的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设立供销乡村振兴基金

  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

  支持保供稳价、共同缔造等公益类项目

  首期规模5亿元

  住建

  实施县城品质提升、擦亮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个“三年行动”

  全省县城人口聚集度达到44.5%

  县城购房者中农村居民占56.6%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顺应县域人口转移规律

  统筹全省城乡发展融合,规划实施“一张图”

  设施服务“一体化”,城乡建设“一盘棋”

  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

  要确定好定位、提供好房子、打造好生态、营造好场景

  农业

  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

  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

  擦亮荆楚品牌

  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核心品牌

  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

  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到2025年底

  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超过70%

  教育

  到2023年

  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

  2024年底

  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

  2025年底

  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

  实施“群雁”培育计划

  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

  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

  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

  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学校的常态化应用

  2023年全省计划招聘6600名农村新教师

  继续统筹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

  制图/徐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崔逾瑜龙华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4/t20230428_464456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