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乡味|湖北通城:“两头乌”助农走出致富路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武汉5月5日电(陈周璇、许文杰)清晨,在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大道的新三汇农特产品店内,店员正在整理货架上摆放的“两头乌”火腿与香肠。近年来,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城县深耕本土,全力支持“两头乌”猪的保种育种与养殖售卖,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图为通城县大坪乡药姑山生态农庄入口处。新华网发许文杰摄
走进位于通城县大坪乡的药姑山生态农庄,路边草木葱郁,远眺山川绵延,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在这里。
“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来看‘两头乌’,包括一些做生猪养殖生意的人,也会来我们这里看看‘两头乌’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的外观很有辨识度,具备观赏性。”通城县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游介绍。
图为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养殖的“两头乌”。新华网发
黑头黑尾、体躯四肢白毛、额部有白星、被毛细而稀、鬃毛粗刚,这些都是通城“两头乌”的明显特征。2012年8月,通城“两头乌”获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
“通城县一直注重‘两头乌’的保种和利用工作,建立了完备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通城国营种畜场目前保存两头乌种公猪15个血统30头,核心群母猪130头,现在是湖北省的‘两头乌’供种基地。”通城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吴飙介绍。
为了方便来访人员近距离观察“两头乌”,新三汇合作社建立了两个养殖区,一个用于游览,一个用于专业养殖。
图为新三汇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养殖的“两头乌”。新华网发许文杰摄
专供观赏“两头乌”的小养殖厂房建在生态农庄内,环境幽静。走进厂房,饲养员正在打扫猪圈卫生,检查并清理喂食槽,“两头乌”被按照生长月份和大小分开喂养,成长趋势一目了然。
“从饲料的严格配比,到猪在猪舍里的活动空间和整个场区的卫生环境等,我们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流程和执行标准。”李西游介绍,饲养员进出专业养殖厂需要进行几道消毒过程并换上严密的防护服,养殖场基本不供外人参观,需要保障环境干净、整洁和可控。
据介绍,与普通的三元杂交猪相比,“两头乌”个头较小,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周期较长。但其肉质以脂肪、肌苷酸、硫胺素等含量丰富,肌纤维细,口感细嫩鲜和香味浓而闻名。
2023年,李西游开始接触家里已经做了16年的“两头乌”养殖生意,将“两头乌”放置在生态农庄是他的想法。生态农庄面积约5000亩,目前一边建设一边开园,一部分已经开放接收游客。
“这是通城人从小爱吃的家乡特产,也是我记忆里最有味道的乡土记忆。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李西游说。
为了解决农户零散养殖“两头乌”带来的外销困难,李西游家的合作社正在实施“合作社+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配发猪苗、饲料、兽药等,请专家定期上门检查饲养情况,统一标准喂养并提供收购售卖的渠道。因为牌子响亮,猪肉在他这里不愁销路。
“目前,我们合作社‘两头乌’的年出栏量有1000头,其中,鲜肉售卖模式多为订单式,每逢节假日订单都会猛增。这两天多是来自苏州、武汉、咸宁的各大餐饮酒店,他们对肉类品质的把控很严格。”李西游说。
接到订单后,师傅会在屠宰车间将猪肉按客户要求分割、切块并打包,然后用冷链物流的方式送往全国各地。正宗的“两头乌”肉质鲜嫩,肉味鲜美,售价约是普通生猪的3倍,一斤可以卖到40至60元不等,经过酒店大厨加工,菜品在市场上的口碑一直不错。
图为“两头乌”香肠礼盒包装。新华网发许文杰摄
图为“两头乌”加工制成的香肠。新华网发许文杰摄
“除了鲜肉,‘两头乌’制成的腊肉和香肠肉香浓烈、味道醇厚,销量也在上涨。”李西游说,合作社目前开了两家实体店用于售卖加工产品,一家在通城,一家在咸宁市区。
李西游家的“两头乌”养殖模式是通城县的一个缩影。吴飙介绍,通城县麦市镇云岳智农公司已在全县推广“5G云”养殖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5G云直播”直观看到“两头乌”从小到大饲养监管全过程,实现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视化,为肉品提供品质保证。
近年来,通城将“两头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建设现代化畜种基地、现代化养殖体系的同时,保证品种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目前,通城县已建立4个保护区及50个保种基地村,全县域内存有通城“两头乌”纯种母猪5200多头,每年向外销售通城“两头乌”纯种和杂种仔猪3至5万头。
据介绍,为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通城对包含生猪养殖场在内的全县415家畜禽养殖场粪污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通城县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8.75%,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通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通城将围绕以“两头乌”为特色的生猪繁育、饲养、销售、加工等建设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做活“农民主体+公司服务”的运营管理模式,推进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着力打造“5G云养猪”产业模式,带动农户发展“两头乌”养殖,实现农户创收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5/t20230505_465087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