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丨纵览地方两会

发布时间:2023-03-04 来源: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聚焦两会

  新年伊始,各地两会密集召开。近期,全国31个省(区、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发布,回顾了各地过去五年来的工作,并为2023年及今后五年工作定下目标任务。

  为更好地了解地方动向和各地代表委员关注热点,我们围绕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对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摘编,仅供参考。今天刊发第一部分——严守资源安全底线。

  

  

  一、严守资源安全底线

  纵览各省(区、市)两会,“安全”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关键词之一。

  多地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独立章节集中阐述,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战略高度,强调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展示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和信心。

  能源资源安全也成为地方两会报告中的“高频词”,有的省份设置了优势矿产的产能目标,有的省份则突出强调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

  在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内容,也均有集中表述。多地强调完善防灾减灾重大基础设施,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科学有效防御各类自然灾害风险,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等内容。

  

  1、粮食安全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福建提出,坚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动抛荒山垅田复垦、退茶退果退林还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

  广东提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加强精耕细作。

  山西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山东提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抓好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

  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保护耕地、提升粮食产能作出部署,明确目标。

  辽宁提出,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303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

  吉林提出,加快推进良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等八大工程建设,打造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

  黑龙江提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2.18亿亩以上。落实耕地轮作试点,推广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三江模式”。

  江苏提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

  河南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

  湖南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

  四川提出,确定并逐级分解下达带位置、带责任的新一轮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四川还提出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的概念,依托全省可用林地空间持续生产多样化的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畜禽等“森林粮食”。

  宁夏提出,全面推行耕地保护六级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在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吉林省政协委员苏阳建议,加快推进实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注重盐碱地科学治理,完善推广以“大安模式”为代表的有效治理模式。大力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把低效的盐碱地集中起来,规模化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实行现代农场化运营。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资源配置机制,鼓励对盐碱地治理的长期战略性投入。

  江苏部分政协委员建议,对“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的耕地进行集中摸底,严格做好对补充耕地的检查复核,确保“补”和“进”的耕地数量与质量到位,严格新增耕地数量认定与核实,依据相关技术规程评定新增耕地质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补充”耕地的高标准建设和投入标准。在新一轮土地承包试点中,探索调整土地确权方法。对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以及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议全面采取“确权、确股、不确田”的方式,杜绝土地碎片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民建安徽省委从三个“严”提出建议:一是严把用地审批。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严格进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和土地审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二是严格土地监测。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开发利用等事项进行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三是严查违规违法案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撂荒、闲置、转变用途等破坏耕地行为,确保良田种粮。

  

  2、能源资源安全

  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资源大省,不仅着力提升煤电油气等资源保障能力,同时还特别提出,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

  陕西提出,抓好煤炭稳产保供和优质产能建设,确保煤炭产量达到7.5亿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2580万吨、310亿立方米。

  宁夏提出,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新增煤炭产能240万吨,总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加快气田开发建设,推动盐池千亿立方米级大型气田、石嘴山煤层气开发利用,开工建设158口气井,力争日产气量达到85万立方米。

  青海提出,加强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稳步扩大钾肥、油气产能产量,持续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

  新疆提出,加快优势矿产开发利用,加快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和田火烧云铅锌矿等重点矿山开发,推进矿业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保障国家关键矿产资源安全。

  云南提出,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设有色稀贵金属储备基地。

  贵州提出,加快页岩气、煤层气增储上产,天然气供应能力26亿立方米左右。提升煤、磷、铝、锰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新增和提级资源储量。坚持“富矿”必须“精开”,规范有序进行资源开发。

  甘肃提出,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新增煤炭产能1775万吨。建设680万吨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基地。巩固提升陇东地区油气产量,原油产量超过106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6亿立方米。组建省属矿产资源集团,推动矿业权公开出让常态化。

  四川提出,加快锂、磷、钒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

  山西提出,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3.65亿吨。加强储备体系建设,提高能源、矿产品原材料等储备能力。

  内蒙古提出,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

  黑龙江提出,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行动,加快页岩油产业化商业化开发,原油产量保持3000万吨、天然气产量增长到57亿立方米以上、煤炭产量7100万吨,支持地方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在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江苏政协委员提出,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支持鼓励开展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勘查,推动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地,引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资源安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完善社会资本投入勘查找矿的激励政策,激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重要矿产勘查。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矿产资源潜力区,由财政投资进行重点勘探,用于战略储备。加强绿色勘查技术研发,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矿产勘查全过程。

  湖北人大代表田锐敏建议,加大磷、锂、锰、石墨、钒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一是强化统筹规划,加大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二是强化特色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形成省级、地方、企业和地勘单位联合找矿突破新机制。

  

  3、防灾减灾

  浙江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科学有效防御台风洪涝和地质灾害。

  河南提出,全面提升各类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城市内涝治理。

  四川提出,切实做好地灾防治、防汛抗旱和蓄水保供工作。

  贵州提出,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危急险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实施避险搬迁。

  青海提出,实施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健全“群防+技防+智防”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叫醒”“叫应”机制。

  宁夏提出,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灾害预报预警、快速处置等机制,优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强化气象、地质、地震联动服务。

  在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编制省级、市级海岸带规划,提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开发利用区等功能规划区,对各功能区提出管控要求。充分发挥江苏省相关科研平台及地勘单位的支撑作用,对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进行动态监测,提出防治对策。由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等省有关部门牵头,设立省海洋灾害调查与防治基金,沿海三市给予资金配套,引导一定社会资金参与。

  重庆市政协委员田盈建议,摸清城市现有基础设施的种类、构成、规模、功能属性、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基础信息,掌握设施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等外部环境信息,建立基础设施危险源及风险隐患管理台账。

  


原文链接: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xwzx/xtyw1/202303/t20230302_783428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