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普文学丨《地学、文学、美学浪漫交响三部曲》之二
地学、文学、美学
浪漫交响三部曲
读“石头的故事”丛书走笔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
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
陈跃康
“石头的故事”丛书
目录
前奏:地学科普小夜曲
第一部曲:《大地的轮廓》奏鸣曲——地壳岩石的前世今生
第二部曲:《凝固的生命》协奏曲——生物化石的命运旋律
第三部曲:《变迁的文明》变奏曲——石头蕴藏的文化时代
尾声:旅游地学圆舞曲
【读“石头的故事”丛书走笔】之二
第二部曲
《凝固的生命》协奏曲——生物化石的命运旋律
“石头的故事”丛书第二册:《凝固的生命》
目录
序曲
第一乐章 概述部:生命的爆发
第二乐章 展开部:复苏的世界
第三乐章 深化部:繁荣的陆地
第四乐章 深化部:海陆空中的爬行动物
第五乐章 延伸部:更迭换代的生物圈
终曲
序曲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其意大利语意为“协调一致”;其拉丁文涵义为“竞争”等,在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上,协奏曲既有领唱,又有合唱,这与地球生命的演进何其相似。
地球生物是一棵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进化树。不论在这棵生物进化树的主干上或分支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命的歌吟:或是低婉,或是悠扬,或是欢乐,或是悲伤。从而谱写了地球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蓝藻到灵长类、从冰冷化石到鲜活生命的最悠久、最庞大、最辉煌,也最伟大的地球生命协奏曲。
此刻,让我们穿越时空、沉浸元宇宙,凝神屏气地认真聆听《凝固的生命》协奏曲五个乐章的精彩演奏。
SHITOU
第一乐章
概述部:生命的爆发
第一曲
叠层石——原始的生产者
地球形成初期,经过数亿年混沌演化,出现了原始海洋与原始大气层。在三十五亿年前的无机物世界,水、碳、硫、磷、氢、氧等矿物质通过阳光、火山、雷电等自然作用,在偶然中的必然条件下,产生了原始的氨基酸成分,氨基酸在原始海洋中生成原始蛋白质,蛋白质孕育了最古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蓝藻。
蓝藻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一面为原始大气层输送氧气,一面为原始海洋凝聚、生成大量叠层石,构建了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温床——生物礁,发出了微弱而动听的生命之声。
令人惊奇的是,在浙江西部的莲塘地质文化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竟用叠层石化石,为自己构建了美丽、温馨的家园。
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江山阶“金钉子”
第二曲
澄江生物群——栩栩如生的海洋乐园
地质历史上,将地球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隐生宙包括太古界、元古界;显生宙包括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在隐生宙时期,地球藻类生物是原始、低级的,处于隐秘的状态,尽管在6.1亿年左右的震旦纪,出现了以胚胎生物为特征的瓮安生物群,但那只是茫茫黑夜里的一缕星光。
进入显生宙时期,地球生物进化到显现、丰富、繁盛的阶段。云南的澄江生物群的发现,被称为古生代初期,寒武系生命大爆发事件,时间定格在距今5.3亿年左右,是地球从隐生宙进入显生宙的重要标。
云南的澄江生物群涵盖16个动物门类、200余个物种。可以想象,寂寞了四十多亿年的地球,突然出现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生命的欢乐颂是寒武纪奏响的地球最强音。
寒武系生命大爆发——澄江动物群复原示意图
第三曲
三叶虫—漫长历史的见证者
三叶虫是寒武系生命大爆发的明星,也是穿越整个古生代的精灵,跨越了三亿多年的历史时空,见证了古生代整个地质历史演化历程。从生物进化史来看,古生代曾发生过三次生物灭绝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第二次发生在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第三次则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
三叶虫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是一个很大的古生物家族。三叶虫虽然逃脱了前两次的生物灭绝事件,却没有逃过第三次生物大灭绝的劫难,从此退出了地质历史舞台。唯有保存在地层中化石,留下了三叶虫独具一格的身姿与挽歌。
三叶虫化石
第四曲
笔石—岩石上的书写者
笔石是笔石纲化石的统称,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半索动物门,存在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
笔石生活在寒武纪至石炭纪早期的海洋里,在全球分布很广。奥陶纪是笔石家族最为繁盛的时期,因而也是近代以来,人们进行奥陶系地层对比研究的重要化石依据。
笔石化石通常保存在黑色页岩中,因为当时的沉积环境海水较为平静,海底还原作用强,氧气不足,含有较多的硫化氢,不适宜底栖生物生存,笔石尸体沉入水底变成化石;除了页岩之外,在细砂岩、粉砂岩或灰岩中也能发现一些笔石化石。
笔石无语,化石留痕。
仿佛是书写在岩石中奥陶纪海洋里的童话故事。
岩石中的笔石化石
第五曲
鹦鹉螺—无尽海洋里的潜艇号
鹦鹉螺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因贝壳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状斑纹,酷似鹦鹉而得名。通常栖息在深海底层,主要以蟹类、虾类和海胆等为食。最早发现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最盛,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此后逐渐衰退。
鹦鹉螺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科,是现代海洋四大名螺之一。然而,鹦鹉螺的先祖在四亿前的古生代奥陶纪,就已是海洋霸主。可以说鹦鹉螺不仅是豪门之后,更是穿越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海洋活化石,是极其珍贵的观赏贝类。
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取名“鹦鹉螺号”。
当然,鹦鹉螺数亿年来,在无尽海洋中潜伏的功夫,远胜于当今的潜水艇。
美丽的鹦鹉螺化石
回旋曲
《凝固的生命》协奏曲第一乐章“生命的爆发”,以慢板、抒情的方式,叙说了从太古代到古生代,地球生命诞生初期,海洋低级生物群落发展的生命轨迹:历经磨难,顽强生存的经历。
三叶虫漫长生命周期示意图
SHITOU
第二乐章
展开部:复苏的世界
第一曲
鱼类,那场演化的旅行
灭绝与复苏,似乎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祸福相倚的神奇现象。
元古代末期的震旦纪(距今8-5.5亿年),地球出现了“雪球事件”(冰期),对瓮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造成严重打击,却迎来了古生代寒武系的生命大爆发;奥陶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海洋中85%的物种绝灭;却为志留纪鱼类的繁盛创造了条件,不但此消彼长,还不断进化提升。
在经受一次次生物灭绝的劫难中,鱼类自身也从脊索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从无颌鱼,进化成有颌鱼;从软骨鱼类,进化成硬骨鱼类,从而为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甚至哺乳动物的进化发展,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可以说,鱼类的旅行,不但历时悠远长久,更是跨界海洋、大陆与天空,是地球生物史上最富有诗意的伟大旅行。
脊椎动物始祖——鱼类的进化发展图
第二曲
维管植物,远古大陆的探险者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当原始单细胞原核生物发育成多细胞真核生物时,地球生命就萌生了向动物与植物两个方向演化的基因与趋势。
从十多亿年前海洋中的原始绿藻,发育成陆地上的苔藓,虽尚有存疑之处,却是一个必要的环节,直到古生代志留纪早期,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黔羽枝”的惊艳出现,大陆上植物始祖的诞生才尘埃落定。
然而,“黔羽枝”本身的身世,似乎又是一个地学界的谜团。“黔羽枝”化石所在地的贵州黔北地区,下古生代地层与上古生代地层之间,有一个极大的沉积间断,志留系地层与二叠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状态,中间缺失了上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二叠系等地层,在地质时空上相差了一亿多年。
有专家认为,生长于这个假整合面上的“黔羽枝”,是二叠纪植物的根系插到志留纪地层之中的。
因此,在学术界“黔羽枝”就有了“志留说”与“二叠说”之争,直到今天,尚无定论,成为一桩“生物迷案”。
“黔羽枝”化石
回旋曲
第二乐章“复苏的世界”虽然只有两段曲调,内涵却极为深刻、厚重,外延更是十分丰富、广阔。鱼类是脊椎动物的始祖,物种繁衍、绵延至今;植物更是地球的绿色肺叶,构建了今天的地球生态体系;本乐章堪称是地球生物二重奏的精彩曲目。
地球生物进化树
SHITOU
第三乐章
深化部:繁荣的陆地
从树木到煤炭的涅槃
第一曲
埋葬亿年的宝藏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几种分类。
煤为不可再生的资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期,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期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期,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
煤炭,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矿产,也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强大动力。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从石炭纪到二叠纪,陆地上到处都有煤炭的身影。其中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人们知道,煤炭其实就是远古植物的化身,在上亿年的漫长岁月中,经过一系列成煤地质作用,仿佛凤凰涅槃,让绿色的森林变成黑色的乌金,成为近现代工业的粮食、地球人类的福音。
采煤工人
第二曲
另辟蹊径的种子蕨
植物的进化是地球生物演化发展的重要分支。
当动物界的鱼类在泥盆纪迎来大繁盛的时代,植物界的蕨类也在泥盆时实现了从孢子植物向种子植物的飞跃。孢子植物主要是包括藻类、菌类、苔藓类及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主要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蕨是一种已在中生代白垩纪灭绝的原始种子植物,最具代表性的属种就是“舌羊齿”,是乔木状植物,树干生长着年轮纹,可高达四米,二叠纪时期的“舌羊齿”分布十分广泛而繁茂,是二叠系煤炭资源形成的重要原材料。
种子蕨复原图
第三曲
隐秘的腔棘鱼
腔棘鱼是腔棘目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其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腔棘鱼是泥盆纪就已存在的有颌类硬骨鱼种,于白垩纪失去了踪迹。其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到白垩纪早期。
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
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灭绝。
正当人们认为腔棘鱼在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即白垩纪末期,又称恐龙大灭绝)中遭遇劫难时,却在现代印度洋不时发现其神秘的身影,仿佛是从地狱游回来的。
这种跨越六千万年时空失而复得的神奇现象,为地质学界和与古生物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被称为从地狱游回来的古老鱼类:腔棘鱼
第四曲
做填空题的鱼石螈
鱼石螈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脊椎动物之一。从发现的化石来看,鱼石螈的四肢关节非常灵活,肋骨宽大,这些都有利于支撑它的身体在陆上行走,它的脊椎上也已经长出了关节突,能够让脊柱弯曲活动,鱼石螈大约生活在3亿6千万年前。
鱼石螈的生活方式和今天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十分相似。
泥盆纪后期,地球发生了第2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海洋性生物大量灭绝,无颌鱼类消亡,盾皮鱼灭绝,“鱼类时代”终结。
石炭纪开始了生物的复苏,植物和节肢动物活跃进化,脊椎动物开始抢占陆地,原始两栖动物出现。
鱼石螈是已知的最早的两栖动物,具有陆生动物的躯干、腿以及脚趾,尾巴也类似于鱼的尾鳍,这说明鱼石螈的祖先是鱼类。
鱼石螈是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的过渡类型,为开启了陆生脊椎动物新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鱼石螈复原示意图
第五曲
西蒙螈,水陆间的往来者
西蒙螈又称蜥螈,出现于下二叠纪,是一种貌似爬行类,实为两栖类的动物。
西蒙螈的头骨及牙齿保持了两栖类的特点,而头后的骨骼则具有爬行类的特征。
专家认为,西蒙螈具有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过渡的突出特征,但由于西蒙螈出现时间太晚,生不逢时,因而不能成为爬行动物的祖先。
作为两栖动物时代水陆间的往来者,西蒙螈还是名副其实的。
西蒙螈化石
第六曲
林蜥,陆地的适应者
林蜥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晚期,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林蜥在行动能力上,腹部与四肢之间已不再处于同一个平面,就像越野车的底盘与车轮之间一样,已经进化出较大的空间,可以在陆地上快速行走;林蜥的脚趾已完全分离,且没有脚蹼相连,说明林蜥已摆脱了对水体的依赖;更重要的是,林蜥的繁殖与生长都是在陆地上完成的,完全适应了陆地环境的生存条件。
因而,林蜥是真正意义上的陆生爬行动物的始祖和先驱。
林蜥捕食复原图
回旋曲
第三乐章“繁荣的陆地”,可谓光怪陆离,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单调、寂寞的地球陆地因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的到来,因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在陆地的繁茂而变得活力四射、色彩斑斓。古生代“繁荣的陆地”,为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SHITOU
第四乐章
深化部:海陆空中的爬行动物
第一曲
鱼龙,中生代海洋的领航员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在三叠纪时期,海生爬行动物是主角,进入侏罗纪和白垩纪陆生爬行动物——恐龙家族就登上了地球历史舞台的中央。
鱼龙属脊椎动物门、爬行动物纲、鱼龙目、鱼龙科,是海生爬行动物大家族的名门望族,地位显赫。鱼龙出现于早三叠纪,灭绝于到白垩纪中期,距今约九千万年。鱼龙的形态类似鱼与海豚,体型硕大、嘴长眼大、牙齿尖锐、四肢如桨、游泳迅速。
鱼龙是肉食性动物,繁殖方式为卵胎生,种类繁多,最大体型可达23米,是中生代陆生爬行动物返回海洋,实现地球生命复苏的重要推手,演奏了一曲向海洋进军的气势磅礴的进行曲,是名不虚传的中生代海洋的领航员。
鱼龙与海百合同框出现
第二曲
恐龙,中生代陆地的霸主
从地球生物进化史来看,中生代不但是爬行动物时代,更是恐龙称霸时代。
从晚三叠纪开始,恐龙家族就逐渐占领了地球陆地的统治地位,成为地球生物舞台的霸主。正如书中所形容、描写的一样:恐龙时代的黎明号,是由始盗龙吹响的,它宣告:中生代的恐龙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恐龙时代的晨曲,是由植食性的、高大笨拙的梁龙,用低沉如鼓槌的足音演奏的:梁龙性情温和、行动迟缓,在晨光的照耀下,向着繁茂的蕨类植物丛不慌不忙地走去。
恐龙时代正午的大剧,是由肉食性的恐龙巨无霸—霸王龙上演的。霸王龙属暴龙超科的暴龙属,成年霸王龙体长约12米,体重7吨左右;性情暴躁,所向无敌,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被称为残暴的蜥蜴之王。
恐龙时代的黄昏,潜藏着种种危机,这时,鸟臀目的角龙家族才姗姗来迟,似乎在等待一个最好发展时机,却不料,白垩纪晚期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也就是非鸟恐龙灭绝的丧钟即将敲响。
这一天元宇宙般的深度沉浸,其实是整个恐龙时代1.8亿年时空的高度浓缩。
恐龙时代复原示意图
第三曲
翼龙,中生代天空的主宰者
地质时代进入中生代,地球生物演化就进入空前繁盛的阶段:海洋里有活跃的鱼龙家族;陆地上有不可一世的恐龙家族;在空中则有几乎与恐龙同步发展的翼龙家族,形成海、陆、空立体化的动物生态系统。
由于翼龙与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人们往往误认为翼龙是恐龙的分支。其实。从动物分类学来看,翼龙属脊椎动物门、蜥形纲、翼龙目、翼龙科,是从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
翼龙的出现,比另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鸟类,要早7000万年左右。遗憾的是,翼龙与恐龙一起,灭绝于白垩纪的末期。
翼龙家族复原示意图
回旋曲
第四乐章“海陆空中的爬行动物”,似乎是一支重金属乐队在中生代露天舞台举办的一场盛大的爬行动物演唱会,演唱会的三大主角是鱼龙、恐龙和翼龙,他们别具现场感和辨识度的演出背景分别是海洋、陆地、天空。阅读本章,人们仿佛从各类化石中,享受了一餐关于中生代爬行动物的饕餮盛宴。
中生代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复原图
SHITOU
第五乐章
延伸部:更迭换代的生物圈
第一曲
菊石,中生代无脊椎动物中的明星
菊石是像菊花一样美丽的古生物化石。动物学分类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亚纲,分九个目,约有2000个属种,是软体动物中的庞大家族。菊石不仅家族庞大,而且繁衍久远、分布广泛。
从上古生代的泥盆纪到中生代的白垩纪,地球各地的海洋中都有菊石的身影。在古生物界,菊石陪伴了泥盆纪的鱼类时代、二叠纪的两栖动物时代。
进入中生代,作为古老的软体动物物种,菊石依然伴随了三叠纪的海爬动物时代、侏罗纪的恐龙时代,并与恐龙同时灭绝于白垩纪晚期。菊石穿越了三亿多年的地质时空,生存能力十分顽强,无愧于无脊椎动物明星的称号。
除此之外,菊石在地层时代的划分上,也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美丽的菊石
第二曲
卞氏兽,身份与名字的故事
“卞氏兽”是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卞美年的名字命名的。因为是他1938年在云南禄丰发现、采集了“卞氏兽”化石而被我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鉴定命名。
卞美年先生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家世是近代中国的名门望族,1908 年4 月25出生于美国罗德岛州首府普罗维登斯市。家中的五个哥哥皆为人中精英。幼年卞美年随父母回到中国,1931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是爱尔兰著名地质学家巴尔博的学生,曾为周口店“北京人”考古、云南省旧石器考古,禄丰恐龙化石发掘,甘肃、新疆石油地质调查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卞美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新生代地质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
尤其是“卞氏兽”的发现,填补了脊椎动物进化的缺环,找到了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过渡的证据,使国际地质学界对哺乳动物在地球上最初出现时间的错误认识得到纠正,因而“卞氏兽”被各国编入了古生物进化的有关教科书。
1946年抗战胜利后,卞美年携家眷回到美国,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卞美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度过的。
2002 年10月24日,94岁高龄的卞美年先生怀作对祖国深深的怀念驾鹤西归,成为周口店遗址第一代研究人员最后的谢世者。
卞氏兽(右)与劳氏灵龙(左)的搏斗复原图
第三曲
热河生物群,玄妙的“异世界”
热河生物群几乎是中生代白垩纪的一个独特存在:范围狭小、富有生气、活力四射、短暂辉煌、惊艳后世,的确是一个玄妙的“异世界”。
从漫长的地球生物演化史来看,热河生物群活跃于1.35亿~1.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只存在了2300万年左右,可谓“昙花一现”。
但是,她所揭示的生物进化的趋势和意义,足与同古生代寒武纪的澄江生物群媲美。
澄江生物群拉开了地球生物从隐生宙原始藻类向显生宙生命大爆发的序幕,热河生物群则打开了中生代爬行动物、裸子植物承前启后,向新生代哺乳动物、被子植物跨越式发展的一扇天窗。
热河生物群复原示意图
第四曲
雷兽,战锤的野兽
在日本传说中,雷兽是雷神的宠物;在网络游戏中,雷兽是战力无穷的神兽。
然而,在古生物学上,雷兽则是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雷兽科中的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哺乳动物。
雷兽科是一个大家族,有8个亚科43个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及北美。但雷兽存活的时间很有限,兴起于新生代古近纪始新世早期,灭绝于古近纪渐新世初期,距今约5400百万至3400百万年,前后约2000万年。
雷兽是食植性动物,其最大特点是,貌似犀牛,却又与马更亲近。
雷兽复原图
第五曲
象的演化,长鼻王的分叉口
象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物种,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长鼻目象科,而且是长鼻目中唯一保存的科类物种。
因而,现代象已被列为濒危物种,是地球最宝贵、最珍稀、最独特的大型哺乳动物。从化石记录中,大象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始新世(距今约五千五百万年前)的始祖象。
大约在距今万3000 万年的渐新世晚期,新近纪中新世初期,如书中所说,象来到历史的分岔路口,始祖象选择了三个方向发展,一是乳齿象,二是恐象,三是铲齿象。
最后,恐象,铲齿象先后惨遭自然竞争淘汰,只有乳齿象进化成现代象,存活至今。
现代象的直系先祖:乳齿象复原图
第六曲
银杏,活着的化石
银杏是我国独特的观赏植物,其叶、其果、其枝、其形,一年四季,都有很好的观赏、审美效果。银杏叶与银杏果也有一定的药用与营养价值。
然而,银杏还有更高的植物学研究价值。在植物分类学上,银杏属裸子植物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种,是很纯粹的银杏血统。
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类化石发现于法国南部古生代早二叠世地层,距今约2.7亿年左右。
中生代三叠世时,银杏纲物种发展很快,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达到了鼎盛时期。当被子植物在早白垩世晚期迅速崛起时,银杏像其他裸子植物一样也急剧衰落。
新生代新近纪中新世晚期,距今约1000万年前,银杏在北美消失,上新世晚期,(距今约170万年前),银杏在欧洲消失;东亚地区成为银杏类的最后栖息地。
目前,银杏作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已成为中国特产,是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濒危野生植物。
说银杏是中国活着的化石,名副其实。
中国银杏王:贵州省福泉县李家湾村古银杏树为雄性植株,树高50多米,胸径约5米,树冠覆盖600余平方米,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古银杏树之最,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2001年8月,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回旋曲
第五乐章“更迭换代的生物圈”,曲调优美,内涵丰富。菊石,星光灿烂,照耀了三亿多年的地质时空;卞氏兽的故事,将古生物与科学家的传奇,融为了一体;热河生物群,在自己的世外桃源,营造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古生物王国;雷兽,是传说、游戏、古生物三位一体展现,却又有指犀为马的幽默;象是动物大咖、长鼻之王,未料想,远古时候,在物种命运的分叉口,曾有那么多纠结与忐忑;漂亮的银杏树,娉婷而立,不言不语;可每一片叶、每一粒果,都蕴藏着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终曲
《凝固的生命》协奏曲,以五个乐章演奏了地球生物化石的命运旋律,令人无比惊奇和陶醉。
第一乐章“生命的爆发”,用五首抒情的曲调,表现了叠层石、澄江生物群、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的生命活力;
第二乐章“复苏的世界”,似乎是以短笛吹响了鱼类在海洋,维管植物在陆地的进军号角;
第三乐章“繁荣的陆地”,仿佛是一部多幕歌剧:煤炭、种子蕨、腔棘鱼、鱼石螈、西蒙螈、林蜥六个不同的角色,纷纷登场,展现了自己不同凡响的歌喉。
第四乐章“海陆空中的爬行动物”,有如三军列阵军乐团与仪仗队,在海、陆、空三个不同的领域,接受人类的检阅,他们都无愧是自己领域的佼佼者,推动了地球生物在海洋、陆地、天空的蓬勃发展。
第五乐章“更迭换代的生物圈”,更像是一场化妆舞会,地球生物圈的受邀者,乔装打扮,风度翩翩,纷至沓来:有软体动物明星菊石、有神秘的“卞氏兽”、有“异世界”的热河生物群、有战锤野兽雷兽、有长鼻王大象,还有婀娜多姿的银杏树。这群妆舞会的高手们,个个身世显赫,身手不凡。
《凝固的生命》协奏曲,让人们从每一块化石上,感受到地球生命的波澜壮阔与斑斓色彩,更让人深深体会到,任何一种生命延续的珍贵与尊严。
(待续)
作者简介
陈跃康
陈跃康,网名:绿野来客。先后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并在北京大学研修培训。
任职于贵州省地矿局党委宣传部、党办;曾任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创院院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杜鹃花》主编;现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科普创作协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全国委员,旅游地学文化村创意与创建人。
编著、出版《黔南地质旅游》《贵州石谱》《贵州旅游地学大观》《贵州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梵净山地质研究》等地学科普书籍。
原文链接: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xwzx/xtyw1/202302/t20230209_781712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