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逐绿而行 久久为功|贵州6年打造16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3-01-07 来源: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近日,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余庆县被生态环境部分别授予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至此,从2017年第一批到今年第六批,我省已有14个地区累计拥有16张这样的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正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2016年,贵州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拉开了我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的序幕。目前,全省已有观山湖区、花溪区、汇川区、红花岗区、仁怀市、正安县、凤冈县、习水县、绥阳县、余庆县等10个县(区、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乌当区、观山湖区、赤水市、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江口县太平镇、花溪区等6个地方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余庆县大乌江镇乌江断面风光(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逐绿而行,久久为功。16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背后,是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标杆”的奋斗决心。

  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需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刚刚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余庆县,境内61.9公里的余庆河属于乌江干流。每个月,来自余庆县和石阡县、凤冈县的三县执法人员,定期分乘三艘渔政执法船,沿江而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余庆河出境国控断面均已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无劣V水体和黑臭水体。”余庆县畜牧渔业站副站长陆敬波说。

  

  

  

  花溪区风光旖旎的“城市之肺”(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为守护一江碧水,我省长江流域各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仅乌江水系就有凤冈县、绥阳县、余庆县、正安县、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汇川区、红花岗区、江口县太平镇等10个县区获得12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

  其中,凤冈县弘扬“和善仁孝•创新自强”的城市精神,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民抓有机,以“锌硒茶”为代表,全县绿色GDP达45%,有机占比15%;绥阳县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加快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余庆县大乌江镇风景(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需要自上而下形成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今年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花溪区,自2002年确立“生态立区”战略以来,春秋20载,经历转型阵痛,走过“索取消耗自然资产——恢复补充自然资产——保值增值自然资产”的探索历程。

  今天的花溪区,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让山林“煤山变茶山”,产业“由黑转绿”;城市变“公园”,十里河滩湿地公园、花溪公园、天河潭公园等成为爽爽贵阳“后花园”。高坡乡依托高原气候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带动群众“荷包”鼓起来……花溪区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张“金名片”。

  

  

  花溪区宜居宜游的“生态之城”(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余庆构皮滩水电站(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金名片”,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开拓创新。江口县太平镇以“圈层递推•融绿化金”模式有区别地重点保护遗产地、适度利用遗产地缓冲区、绿色发展外围区,创建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山”实践国际样本;观山湖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一张表”,生态价值动态损益“一本账”、生态环境实时监管“一张网”和“五位一体”全要素发展“一平台”,为全国都市区两山实践探索提供样本。

  “一张张名片是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生动注脚。”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设定的生态示范创建标准很全面,包括生态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等10余项,每一项都不能一蹴而就的,考验着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持久功力。

  下一步,我省还将分类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省级生态文明创建体系,围绕赤水河、乌江流域中上游沿线及“三州”民族地区打造一批生态示范引领样板,力争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创建命名地累计覆盖全省二分之一县(市、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局面。

  


原文链接: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xwzx/xtyw1/202301/t20230105_778291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