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靠山” 绿色发展有钱赚——保山市施甸县生态富民记
日前,走进保山市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大中村,“布朗人家”农家乐里人声鼎沸,几个身着布朗民族服饰的服务员忙碌穿梭着把竹笋、野菜、姬松茸土鸡汤等一道道充满布朗山乡风情的特色菜送上餐桌。
“每天都有订单,9月的时候就有人下了20多个国庆节预订。”农家乐经营者、布朗族青年张海彪忙中有乐、忙中有笑。2015年,大学毕业的布朗族青年张海彪在自家山林办家庭农场,先后养殖土鸡、种植姬松茸。今年初,他又建起了农家乐和茶叶加工厂,推出了乡村旅游项目,曾经落后、寂静的布朗山,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带动下,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背靠着青山发展产业致富,张海彪是施甸县发展绿色产业走生态富民路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施甸县通过恢复河谷地区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这三条路径,来实现生态富民。
绿了一座山种下“摇钱树”
李成华是施甸县旧城乡新街村村民,5年前在山坡地上种了100多亩芒果,2年前开始挂果,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靠着这清香的水果,李成华过上了有“靠山”的好日子。
2015年以来,针对怒江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施甸县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项目,以免费给群众发果树苗,定期进行种植技术培训的方式,带动种植经济林果10万余亩。特别是位于怒江支流枯柯河岸的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摆榔乡,充分利用地广人稀的地域优势,通过种植石榴、沃柑等经济林果,发展林下鸡、肉牛、种猪、中华小蜜蜂、种羊等产业后,户户都有增收产业,每年靠着家门口的产业,户均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
保护“老”产业拓展增收路
施甸县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境内拥有5万亩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目前,每年提供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占全国用量的80%以上。
在产业发展工作中,施甸县以发展“富硒+”农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实施农文旅融合三条路径,全力提升农产品价值。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帮助下,施甸县积极申报天然富硒土地,开展农产品检测,发现包括粮食等18类农产品中均富含硒元素。全县共认证了茶叶、蔬菜、水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面积6706亩。
施甸“干栏片制作技艺”和“土罐茶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施甸土罐茶选用高海拔地带的大叶种古树茶叶,通过注册商标、开设体验店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施甸的茶文化。
发展旅游业吃上“生态饭”
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抗日江防遗迹群红色旅游的辐射带动下,施甸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习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在施甸县山邑社区,沈非是第一个依托村里的湿地资源开发农家乐的村民,他和妻子把在家门口就能采摘到的荷叶、荷花做成品种丰富、色香味俱全的荷叶宴招待游客。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颇具特色的荷叶宴、小鱼宴、野生菌宴、南瓜宴、爆炒小龙虾等美食带着青山绿水的原生态味道,让更多人尝到自然的馈赠。每年到山邑赏荷、品尝生态美食的游客均有10余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达1500余万元。
十年来,施甸县山坡绿了,乡村美了,人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00.2亿元,是2012年的2.64倍,年均增长8.8%。(记者:郜晋亮 通讯员:杨丽娟)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2/zhoushilianbo-new_1102/391984.html?cid=301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