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个国家级“试验田”,哪些领域机会大?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重庆又获批建设一个国家级“试验田”,释放出更多的机会。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这标志着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建设。
何谓绿色金融?这一试验区获批建设,哪些领域面临的机会大?重庆如何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市场利好、发展利好?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重庆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为多个领域的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何谓“绿色金融”?这是金融领域的新业态,除具备一般意义上金融属性外,其“绿色”特征更鲜明,即为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支持。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这就需要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相关产业和事业。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争取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今,重庆拿到了这块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对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认为,这跟重庆在生态、产业等方面的“地位”和优势分不开——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同时,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不仅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本身也缺不了“绿色”这个关键元素。事实上,重庆对绿色金融的探索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比如,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绿色项目(企业)认定评价标准,完成全国首个金融支持碳中和课题《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再如,重庆也成立了碳排放交易中心等。2021年,重庆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债券124亿元,同比增长106.7%;落地首批碳减排贷款13个、贷款9.6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96%,每年带动的碳减排量达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些举措,为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下扎实基础。李敬认为,当前,重庆正抢抓“双碳”新机遇,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块国家级“试验田”落户重庆,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各地竞逐的新赛道。整体来看,《总体方案》明确了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目标的时间表——经过5年左右努力,在重庆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围绕这一目标,重庆建设试验区突出四大定位——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田”、绿色低碳发展“强引擎”、成渝双城共建“新平台”、跨区域合作“新桥梁”。其中,绿色低碳发展“强引擎”最为广大企业关注。《总体方案》中提出了获益最大的产业领域,包括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制造以及农林等。——绿色制造占比高。重庆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向绿色转型升级是现实和未来的迫切需求。为此,重庆日前发布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绿色智能工厂,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和市属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绿色产业投资。尤其受益的是新材料产业。例如,作为工信部评定的玻纤行业全国首家“绿色工厂”,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排污权抵押,获得重庆银行1亿元贷款,企业排污权从“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绿色建筑前景广。《重庆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十四五”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等重要规划中都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力争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100%。这样的案例不少。不久前,位于北碚区缙云山翠月湖畔的重庆首个零碳建筑——北碚“零碳小屋”投用,该屋应用热致调光玻璃、气凝胶保温隔热、零碳集成墙体等新科技、新材料,使得围护结构节能提升47.15%。更大的机会当然是“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特色新兴建造产业,重点培育装配式部品部件、智能施工机械装备、建筑再生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建设综合型、特色型产业园和企业级产业基地。在装配式建筑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3600余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6%。——绿色交通成新赛道。前不久,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提出要以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液化天然气(LNG)走廊等应用场景为抓手,加快推进充电站、加氢站、加气站等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打造成渝绿色交通走廊。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发行首单清洁交通类碳中和债、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投放10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重庆正在全力推动轨道“成网”、道路“成网”、管理“联网”,推进“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值得关注的是,一批“绿色项目”还纳入重庆2022年市级重大项目中。例如垫江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二期、重庆钢铁高质量绿色发展项目、涪陵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一期、广阳岛绿色交通等。随着试验区获批,这些项目将获得更大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重庆获得的又一重大政策利好。下一步如何转化为市场利好、发展利好?“重庆要耕耘好这块‘试验田’,关键要发挥金融对产业的服务带动作用,产生绿色经济效应,释放绿色动力。”李敬认为,要建立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示范体系,探索金融支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示范路径;同时,要推进金融资本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在投融资规划、完善功能方面以及更为具体的产业领域,如制造业、建筑业、绿色交通等展开试点、持续发力,助推重庆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文文认为,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抓好政策化、事项化、项目化落实,围绕重点领域,用足用好政策含金量,让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块国家级“试验田”变成“丰产田”。对此,她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制度规章以及绿色产品标准、认证、识别体系,形成清晰统一界定标准。●要尽快出台绿色金融相关细化条例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安全稳定、风险可控的金融贷款长效机制。●要构建全方位绿色债券体系,充分运用好国家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调动各类专业投资者,打造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要打通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碳交易市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推动资金高效使用,实现绿色金融跨境、跨区域供给。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208/t20220831_110565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