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十九大以来出台的第一个全国性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性规划,为全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指导。

  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对加快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要求,科学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和《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5号),自然资源厅牵头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标任务,有效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要求,在深入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生态状况评估与重点区域识别》《保护修复区划》等10项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形成规划初稿。随后,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组织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开展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省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审议,通过合法性审查,形成《规划(送审稿)》。《规划》于2022年6月1日通过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审议,6月24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6月28日由自然资源厅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是一定时期全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以全面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合理划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主要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重大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规划》实施将切实增强全省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两山”转化,为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8章32节,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现状与形势、问题与风险两个章节。采用国土“三调”数据统一现状底数和基础底图,针对全省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以及冲突区域的生态问题、重大风险进行系统识别研判。

  第二部分包括总体要求、总体布局两个章节。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围绕安全屏障更牢固、生态产品更优质和空间格局更优化等3个方面设定了23项规划目标指标。立足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布局,构建了四川特色的“四区九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依照“气候区划—地貌分异—流域分区—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划体系,将全省划分为8个一级修复分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的主要问题、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以修复分区为指引,明确各相关部门实施草原植被恢复、森林质量提升、湿地恢复等单要素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点区域和主要任务。部署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保护和修复等10项重大工程和20个重点项目,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第四部分包括规划传导和“两山”转化两个章节。聚焦规划落实,构建各级各部门协同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协作机制,建立横向和纵向规划实施传导机制,确保规划落地。通过丰富生态产品、培育生态产业、探索实现路径等方式,创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法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筹措、严格评估监管、鼓励公众参与等内容。

  《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四川实际,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识别生态本底。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成果,结合省级各部门监测数据和实施成效,对全省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矿山等生态要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内容共囊括20多个部门150余项专题数据,并建立了3级5类综合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系统状况和演替规律等方面,全面摸清了我省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本底特征。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修复“山水”格局。《规划》覆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两廊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叠加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一带四屏多廊”空间生态结构,以“山水格局”思路将全省重要山脉和重要流域纳入生态修复格局,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四区九带”生态修复格局。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安排重点工程任务。安排部署10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协同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加强修复分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实现规划由以往单要素专项多要素的“一张图”,工程项目由分散实施转向集中部署的“一盘棋”。制作了草原植被恢复、森林质量提升、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点区专题图,为省级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修复提供了空间“靶区”。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两山”转化。推动生态修复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施一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关于《规划》实施的工作安排

  一是以《规划》为指引,推动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推动和监督机制,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落实。

  二是加快推进市县级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强化市县级规划与省级规划之间的衔接审查,建立省市县纵向传导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

  三是依托依托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委员会,逐步建立各部门规划共编、项目共谋、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各类生态修复重大项目上图入库,逐步实现全省生态修复“一张图”管理。

  全省未来十五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蓝图已绘就,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决扛起上游责任,加快推动落地实施,积极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重大工程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合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协同、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周子琦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zcjd2/2022/7/8/1705d609367949bcb55286e9795a9bb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