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盐碱滩“种”出吉林水稻第一县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位于吉林省西北角的白城市镇赉县,水稻种植历史不足40年,却已连续4年在这个农业大省夺得水稻产量第一。镇赉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域内半数以上耕地为盐碱地,曾被风沙常伴、旱涝急转、地僻人穷等长期限制发展。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穷则思变的镇赉在探索中形成“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发展理念接力至今。

  2022年,蓄力问鼎全省稻产五连冠的镇赉正从“水稻大县”向“水稻强县”转变,成为“中国饭碗”的重要一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结构优化、生态改善、科技赋能等效应叠加下,被喻为“人工湿地”的稻田正改变着这片昔日“不毛之地”的底色,撬动当地三产融合进入新态势。

  “双水互促”孕育新稻香

  暑伏时节,烈日悬空,在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之畔,半米高的水稻正值孕穗期。镇赉县东部莫莫格蒙古族乡元宝吐村一片碧绿的稻田里,62岁的庆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庆江正带着农民清除水藻。两个月前投放的350斤“大眼幼体”蟹苗,已从米粒大长至黄豆粒大,它们本能地躲开了人类作业脚步,却吸引了两只黑翅长脚鹬伺机捕猎。

  依托嫩江之水,实现水稻与水产“双水互促”,撬动“沿江经济带”发展,是镇赉今年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镇赉县水产管理总站副站长伊明静介绍,6月初,站里累计为7个乡镇提供了950斤蟹苗及技术指导服务,有效促进14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实现推广,使弱碱水孕育的有机稻和大闸蟹进一步在国内市场占据份额。

  孟庆江的合作社拥有56公顷有机稻田和161公顷绿色稻田,产出的优质米比普通米每斤多卖出10到20元,年带动40户农民致富和1000余人次就业。“早先穷,过年连猪都舍不得杀。现在除了大米、螃蟹能挣钱,地里打工每小时还能添26块钱,平时想吃啥就买啥。”元宝吐村村民齐国胜说,这些年,种稻圆了当地很多人过上好日子的美梦。

  蟹稻共养,如今在国内已不算新鲜事。蟹能除草、吃虫、肥田,从而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稻田又为蟹提供天然栖息条件,实现“一地双收”。镇赉“沿江经济带”有机稻田特别之处,通过经年对比的无人机航拍镜头可发现,随着种养规模不断扩大,田埂边界的颜色正逐年由白转绿。

  沿元宝吐村驱车东行30余公里来到大屯镇大官村,黄昏时分,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50公顷蟹稻共养田里蛙声一片。这处被5G监测系统、无人机播种、田间气象站、植物补光灯等拉满科技感的稻田,不仅常年带动400人次增收,还是吉林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基地,其中20公顷试验田里星罗棋布地生长着92个试验品种。

  镇赉近30万人口中2/3为农业人口,305万亩耕地中超半数为盐碱耕地。“全县的盐碱地再复杂,也能从这里找到一个适合种下的品种。”72岁的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说,虽然镇赉的水稻产业是从盐碱地里硬生生种出来的,但当地农民这些年已不再为量产发愁,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出好米、创好牌、卖好价”上。

  2022年,在吉林省启动“千亿斤粮”生产工程背景下,镇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至30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55万亩——比去年增加10万亩,比“种植元年”1986年增加了1.4万多倍,预计产量20亿斤。如今,镇赉50%的农业来源是水稻生产。

  历时30余年从无到有、由量到质的深耕细作,如今嫩江边的稻米已远销黄河、长江、珠江沿岸,“镇赉大米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闻起来香气十足。”北京铭言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杉杉说,公司专供北京区域中高端市场,每年大米采购量中95%来自镇赉。

  由东部火山岩米、中部黑土有机米、西部弱碱米组成的吉林大米,近年来正成为远近闻名的“白金名片”,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镇赉大米正是其西部代表。目前,镇赉已有66个品种得到绿色有机认证,累计注册大米品牌商标207个——包括任志国的“老任头”以及在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孟庆江的“梦香湾”等品牌。

  “人工湿地”改出新土质

  早在10年前,稻田面积持续扩大的吉林西部就已被视为“天下粮仓”提质增量的潜力股。看着白花花、踩着松垮垮的盐碱地,含盐量高、通气性差、肥力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曾带来全球性治理难题。那么,镇赉盐碱滩凭什么能种出如此规模的“人工湿地”?

  “治理盐碱地,关键在于以水治盐。”镇赉县委书记刘振兴介绍,当地呈现出典型的北方盐碱地特征,因地表水在低洼带积聚蒸发为土壤盐渍而形成,与因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盐分向表土迁移的南方盐碱地不同。盐随水动,引水入渠利用水动力冲刷,可以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这就是镇赉长期以来坚持“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研判基础。

  镇赉地处北纬45度“黄金水稻带”,具备季节、温差、光照等天然优势。推广水田之前,当地主要作物为玉米和大豆,频繁内涝又加剧土地返盐返碱,大量农田成为弃耕地。56岁的嘎什根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建国回忆,17岁那年的一场内涝,土地“用镐头刨个坑,带出来的是盐泥球”。

  如今在镇赉水稻发祥地嘎什根乡,极目远眺间是无尽的稻浪绿海,这里以1.47万公顷的种植规模成为吉林水稻第一大乡。按照地方规划,仍在延扩种植面积的嘎什根乡未来有望在规模上领跑全国。“现在难见旱田,当年难见水田”的改变始于1985年,镇赉县成立水稻生产办公室,确定在嘎什根乡新荒户村等村屯先行先试种植水稻。

  这一年是镇赉水稻的“政策元年”,为接下来在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人才流动、待遇保障等打下根基。转眼来到“种植元年”1986年,虽然105亩水田勉强种出了稻子,但因缺乏技术支撑,导致产量低、米质差,关键是农民不买账,认为“种那破玩意有啥用”。

  嘎什根乡创业村西侧的一栋白色二层小楼,是农业科学专家常驻的白沙滩灌区试验站,这里亦是镇赉破解种稻技术瓶颈的智囊库。36岁的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家住长春,每年有200多天扎根镇赉。“今年进行了育苗激光辐照技术、钵体育苗有序机抛技术、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示范推广。”他说,镇赉稻田的科技翅膀更硬了。

  1988年是镇赉水稻的“科技元年”。51岁的吉林省农科院水稻专家李学谌带着团队进驻嘎什根乡。从就地取材改良土壤pH值的“马粪调酸法”到最初模仿日本专家藤原长作的“旱育稀植法”,从长白9号至20号解决“水稻能种”的品种问世到吉粳88实现“水稻高产”的良种推广,从“以水改土”的主线拓展到棚、温、光、肥等全元素覆盖……

  34年后,农科院专家已在镇赉完成了三代接力。“以稻治碱,听着容易做起来难。”王建国回忆,多年来,镇赉稻田之变靠科技破解了三个瓶颈。其一,以水压碱洗碱,把不毛之地改成了良田;其二,小拱棚育苗,解决了庭院不能育苗问题;其三,大中棚育苗,解决了不能种植140天生长期以上品种即中晚熟品种的问题,“生长时间越长,大米才越好吃”。

  为了彻底解决“旱期无水可用、汛期余水成灾”的水之瓶颈,白城地区于2007年和2013年先后启动“引嫩入白”和“河湖连通”工程,将汛期嫩江水系的富余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泡沼和湿地,使“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共同纳入生态大循环,进一步将盐碱滩滋润为米粮川。

  “水稻领衔”擦亮新名片

  清风送爽,车驰镇赉“沿江经济带”,时而看到白鹭、红嘴鸥划过天空、纵入绿海,远处风车轻转、牛群闲憩、芦苇摇曳,构成吉林西部特色的盛夏图景。镇赉是“中国白鹤之乡”,又地处“冬捕经济带”,虽未直通高铁、航班,但近年吸引的自驾游客数量却涨幅明显。如今,人们到镇赉打卡的项目不只有观鹤、吃鱼,还要尝尝美味的弱碱米。

  大屯镇大官村英台农机合作社的水稻育秧大棚里,张伟查看着土豆长势。他说:“水稻大棚不能闲着。”33岁的张伟是远近闻名的新农人,近年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上个月带着社员布置完村路景观带的他,最近又在酝酿稻田观光游,琢磨着如何让地产的米、鱼、羊搭配出“下饭鱼羊鲜”。无独有偶,孟庆江的合作社也刚入手了橡皮艇,筹划试水三产。

  “光靠农业,农民收入基本已到天花板。”镇赉县委书记刘振兴介绍,2021年,镇赉实现农业总产值81.1亿元、同比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58元、同比增长12%,“水稻大县”已满足不了镇赉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当地还要以“三双一旅”思路进一步实现产业融合升级,为“水稻强县”擦亮新名片。

  所谓“三双一旅”,是以水稻、水产“双水”撬动,以肉牛、奶牛“双牛”带动,实施传统能源、新型能源“双轮”驱动,综合调度域内湿地、草原、白鹤、冬捕等资源,将吉林西部盐碱滩上这座县城打造为新晋旅游名城。

  “三双一旅”思路下,水稻依然是领衔角色。2022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30年粮食综合能力达到1000亿斤。作为全省水稻第一县的镇赉为完成目标,今年正在增地与增技上发力。位于四方坨子农场等地块的87万亩后备耕地资源已被列为水稻增产潜力动能。镇赉今年引入的袁隆平院士天津技术团队正在五棵树镇下辖村屯进行“打擂”试验,以期硬核新品种脱颖而出。

  走进位于县城东部的吉林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轰鸣的立式砂辊碾米机等设备组成的年加工水稻10万吨生产线“空无一人”。“我们采用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线运行时终端只需7个值班人员。”副总刘岩介绍,公司现有8个系列产品,远销国内17个省份和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以好雨米业为龙头的稻米加工企业,目前在镇赉已壮大至50多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让稻田还孕育出糙米、米粉、米线、米糠油等产品,依托镇赉之赉拆分出谐音梗“来贝”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线上销路。由吉林省秸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年产50万吨的秸秆饲料项目,今年将完成一期投产实现10万吨“秸秆变肉”产能,预计3年全部投产后助力镇赉水稻一二产“吃干榨净”。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8/t20220818_85448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