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广袤沃野绘新篇——长春市全面开展民族乡村兴村富民行动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07-27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绿油油的庄稼地,米香四溢的稻田,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在长春大地交织成一篇绚丽的民族乡村振兴发展华章。

  长春市主动对标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工作重点向民族乡村聚焦、资源要素向民族乡村聚集、力量保障向民族乡村聚合,切实在乡村的田野里播种希望,使民族乡村农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启动兴村富民行动

  全面提升民族乡村社会经济水平

  村庄街道整洁,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竖立着崭新的路灯,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稻浪花丛之中,显得分外安逸。近日,记者在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朝鲜族村采访时看到,朝鲜族村民身穿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满是热闹的景象。

  红光朝鲜族村只是长春市民族乡村蜕变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长春市6个少数民族乡中有三个民族乡被评为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7个少数民族村中有20个民族村被评为省级“千村示范”,其中,红光朝鲜族村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结合长春市民族乡村工作实际,日前,市民委牵头启动兴村富民行动,全力推动民族乡村振兴发展。

  兴村富民行动立足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支持民族乡村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考虑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等因素,结合民族乡村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主动融入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叠加、同步匹配专项资金等方式,全面提升民族乡村社会经济水平。

  加大资金倾斜力度

  助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

  2018年投入民族乡村资金246万元,占专项资金60.1%;2019年投入民族乡村资金366万元,占专项资金70.8%;2020年投入民族乡村资金344万元,占专项资金78.9%;2021年投入民族乡村资金907万元,占专项资金86.7%。

  长春市高度重视民族乡村振兴,以“千村示范”工程为切入点,推动民族乡村发展与“千村示范”有机结合,合理制定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分配方案,逐年加大对民族乡村资金投入力度。

  为切实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乡村振兴,市民委将兴村富民行动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指导民族乡村谋划项目,逐步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

  在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方面,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支持九台区莽卡满族乡修建水泥路3361米,受益人口2780人。2021年至今长春市民族乡村共新建或修复道路3.6万余米。

  在推进建设村级文化教育设施方面,近年来,市民委支持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朝鲜族村开展改善学生课外实践基地项目,支持九台区莽卡满族乡松江村开展装修满族文化民俗馆项目,具备条件的民族乡均建立民族民俗馆。

  在指导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方面,双阳区太平镇、九台区莽卡满族乡共有4个村被吉林省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全部纳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合理整合政策资源

  切实推进民族乡村振兴

  为持续推进兴村富民行动,市民委积极协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建委等部门共同推进民族乡村振兴,通过政策叠加、资金整合等方式,全面提升民族乡村集体产业开发、生态保护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21年长春市民族乡村新开发集体项目16个,争取各部门资金2659万元。

  在积极为民族乡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市民委着重指导民族乡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畜牧、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发,加速推进民族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吸引企业投资,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提升民族乡村社会经济水平。2021年长春市民族乡村共成立合作社336家,实现年产值5950万元。

  为更好地实施兴村富民行动,市民委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协调民委委员单位共同深入民族乡村,实地调研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民族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另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在政策叠加和资金整合上下功夫,为民族乡村广开渠道,招商引资,稳步开展农业、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将兴村富民行动做广做深,切实推进民族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7/t20220725_85202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