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实施“七大行动” 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步伐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期,宁夏农业农村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着眼于202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七大行动”,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农机装备短板需求调查行动。聚焦关键环节,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畜种)、分环节开展补短板需求调查,编制先进适用农机装备需求清单。聚焦粮食机收减损、柠条收割加工、葡萄埋起藤、家庭牧场粪污处理、辣椒韭菜收获、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播种、植保、收获等环节机械化需求,实行重点需求农机装备定向研发、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突破农机装备关键环节“卡脖子”瓶颈。

  (二)实施中南部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行动。以提高农机作业便利条件,扩展农业机械运用空间为目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中南部山区农田“碎片化”和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适宜中南部山区轻简化的旋耕、种植、收获等装备。

  (三)实施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行动。强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引领,调增量、减存量、优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加快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实施,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发展。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农机具配套比,全面提升农机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实施特色产业机械化提升行动。粮食产业强化农机、农艺品种、栽培模式等集成配套,推动农机装备与良种、良法、良制有机耦合。畜牧业集成推广全混合日粮加工、精准饲喂、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机械装备,推进新建、改扩建等规模化养殖场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水产养殖业集成推广精准饲喂、智能增氧与自动净化、水质在线监控、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服务系统。统筹推进蔬菜、葡萄、枸杞等特色产业机械化,积极发展智能温室、农业机器人、智能采摘收获等设施设备。农产品初加工重点推广粮食烘干、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装备。

  (五)实施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行动。瞄准产业发展机械化需求,抓住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个关键链条,引导企业重点研发轻便化、智能化、高效化农机装备。打造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和农机装备创新基地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作用。组建农机装备补短板产学研推用联盟,分类构建5个现代农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农机产学研深度融合。

  (六)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行动。鼓励和引导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整合吸纳小农户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以生产托管为抓手,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等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保姆式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服务领域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咨询培训、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扩展。

  (七)实施农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行动。建设全区统一的“智慧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农机行业管理、农机作业信息、作业质量评估、“滴滴农机”远程调度、安全生产监管等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农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快农用北斗终端在牌证类机械上应用,每年加装北斗导航及定位终端农机装备不少于2000台。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办理“三合一”规定,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应用。推进“机器换人”,加快智慧牧场、无人农场建设,打造农机智能化应用场景。

  


原文链接:http://nync.tj.gov.cn/ZTZL0/TJSNJGZBTXXGKZL152069/ZHYW152110/202207/t20220715_5935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