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山海和声 黔闽共话“黔菌”未来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6月10日,贵州食用菌招商引资座谈会在福州市召开。贵州省食用菌专班副班长冯浪,“黔菌”品牌持有单位、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食用菌分会常务副会长孔轲,与福州食用菌企业代表在会上共谋“黔菌”发展大计。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食用菌纳入全省12个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等机制,汇聚各方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持续高位推动,实现产业快速发展,成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2021年底全省食用菌产量180万吨、产量220亿元,成为全国食用菌新的增长极。

  同时,贵州抓住“东菇西移”、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机遇,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近五年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食用菌产量181万吨、产值220亿元,6年的时间,总体规模从不入统进入全国前十。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黔西南夏秋香菇、黔西北特色种类、黔东大宗种类及工厂化生产三大产业集聚区,成功申报实施贵州山地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食用菌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快速发展。

  “贵州生态良好、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适宜食用菌生长。”冯浪在会上介绍道,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贵州食用菌周年化生产,5-9月产量占全年产量约45%,夏秋出菇优势突出。杏鲍菇、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大宗种类的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全球首次突破黑牛肝菌工厂化生产。

  据了解,贵州是率先开展全省范围的食药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并把食用菌品种认定纳入地方性法规的省份。目前已建成10个母种扩繁基地和30个原种、栽培种生产基地,统筹建成木质菌材基地100余万亩,并建立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交易中心,入驻企业160余家,配套建设了双龙食用菌专区、安龙食用菌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保障了菌种菌材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创新金融支“菌”,在全国率先推出专门面向贵州食用菌企业(合作社)的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流动资金贷款产品“黔菌贷”,已支持41家企业57笔资金支持,共计贷款20240万元、平均年利率4.13%,有效化解企业流动资金难题。同时,还推出了农业现代化基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今年,不超过50万元)、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短期贷(16家高成长企业、200万元、3-6个月)等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系列金融政策。

  突出的资源优势,强有力的政策及金融保障,“黔菌”产业发展趋势一片向好,引来国内食用菌企业纷纷入驻贵州。目前,全国30家知名企业已有11家入驻贵州,省内其他行业转型发展食用菌,全省各类食用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据统计,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家,年产能1000万棒以上重点企业超过115家,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同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黔菌”享誉市场,形成以“黔菌”品牌为核心,“毕节珍好”“安龙香菇”等区域品牌、“孔小菌”“自然朵”“高原蓝梦”等企业品牌,“织金竹荪”“大方冬荪”等地理标志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下一步,贵州食用菌将在优势资源利用、菌种创新、精深加工、食用菌装备制造、林菌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拓宽链条,做强产业,助推产业兴旺。

  “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来黔投资兴业,我们将竭尽全力做好服务,一起携手为食用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开启新的征程!”冯浪说。

  经过座谈交流,福建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银耳)、福建天益菌业有限公司(绣球菌)、福建成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杏鲍菇、秀珍菇)有意愿来黔发展。下一步,专班将研究确定和对接适宜落地地点后抓紧跟进对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ztzl/gzsnytsyscyzsyzzl/202207/t20220701_75363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