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北京顺义:北京最大农业试验基地 看科学家怎么收麦子

发布时间:2022-06-26 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6月22日清晨,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后桑园村,1400多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中,来自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陆续开始走进麦田,麦田中的小麦已经是黄澄澄一片。

  这片基地中,种植着数百亩小麦,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各种科研项目的小麦材料,如基因鉴定、性状改良、杂交育种等,因此,看似成片的小麦,其实包含了数百上千种不同的材料,有些材料的数量,是按株计算的,每种只有几株,且研究需要整株成熟的小麦,因此需要一株一株地人工收获。

  

  6月22日清晨,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后桑园村,1400多亩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中,科研人员种植的小麦材料已经成熟。

  千亩农田,俱为科研种植

  6月22日,北京大部分地区预报有雨,但在基地中,科研人员们仍旧做着准备。上午7点多,两台特殊的收割机已经调适妥当,其中一台,是刚刚从外地运到北京的,这两台收割机的割台很短,还有更加复杂的脱粒、分离、收集装置。试验田中种植着来自多个科研课题组的材料,每种可能只种几行,且不能混杂,只有这种特殊的收割机,才适合试验材料的收割。

  

  在育种的田地里,科研人员把剪下的小麦穗装在纱制的袋子中。

  时间慢慢推移,阴沉的天气并没有放晴,反而开始掉落零星的雨滴,被淋湿的麦穗不适合收割,收割机启动后熄了火,等待雨过天晴,“如果雨下得多,还要等太阳把麦子晒干,至少要到明天下午了。”基地负责人马少康说。

  这片基地建于2009年,位于北京顺义区潮白河冲积平原上,水系丰沛、气候温润,海拔高度适宜,是良好的试验基地。

  马少康介绍,基地总面积为1680亩,试验地面积约1400亩,主要种植麦类、玉米、豆类、水稻,此外还有高粱、谷子等杂粮作物,这些试验材料来自作科所各个科研课题组,分别用于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育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培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为满足试验材料的晾晒、考种、存放需要,基地建有农机库房、挂藏室、晒场、操作间等设施。

  

  麦田里成熟的小麦。

  工作间里,忙碌仍在持续

  收割机不能下田,但基地的操作间里,仍有科研人员,细心处理着前一天收回来的麦子。

  在一间操作间中,记者看到,两台小型的脱粒机正在工作,其中一台,处理剪好的麦穗,这些麦穗被装在一个个纱制的袋子中,每个袋子都有各自的标签,每一袋都需要单独脱粒,脱粒后的麦粒,单独封装,贴上标签,供后期研究使用。另一台脱粒机则处理单株的小麦,每次只放入一株小麦,脱粒后装在一个单独的纸袋中,这种脱粒机可以每次清空杂物,不会造成不同材料的混杂。

  还有人在仔细测量每一株材料的性状,如株高、穗粒数、节长等。记者了解到,这里工作的都是作科所的专家和学生,而带领学生做测量的作科所副研究员郝晨阳介绍,科研人员要调查每一株材料的株高、节长、分蘖数、穗粒数等,而这些都和产量相关。记者看到,郝晨阳和学生一起,用直尺量好每一株小麦的长度、每一节的长度,同时还要仔细数每一个麦穗上的粒数等,并将这些数据一一记录。郝晨阳告诉记者,这些工作,只是研究的一部分,后期还有大量实验室里的工作。

  

  

  

  科研人员用直尺量每一株小麦的长度、每一节的长度,同时还要仔细数每一个麦穗上的粒数等。

  在另一间操作间中,则放置着成捆的大麦,相比小麦,这些大麦普遍麦芒更长、麦穗扁平,但实际上,它们也有各种不同的种类,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大麦主要有三种用途,饲用、酿造用、食用,在全球,大麦种植非常广泛,在我国,对大麦的研究也在变得越来越多。

  

  科研人员将大麦穗分门别类装进小纸袋中等待进一步研究。

  

  收回来的大麦材料分门别类装在一个个袋子里。

  手工收获,一株株拔麦子

  上午8点多,雨变得更加细密,操作间外面的农田中,却还有科研人员人工抢收。

  

  科研人员雨中收集小麦材料。

  作科所副研究员刘红霞就是抢收的一位,今年她在这里种植了几十种小麦材料,用于科研,这些材料每种只有五株,和其他材料共同种植在一小片地中,每一株上面都有标签,需要按照标签挑出来,然后连根拔下来,带回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科研人员为小麦材料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

  按照计划,这些材料当天就要收完,但下雨让时间变得紧张起来。材料的总数并不多,但要在麦田中准确地找到每一株材料却不容易,三位受雇的当地农民,正在帮助刘红霞在麦田中寻找,他们弯着腰,在成片的麦子中,找到特定标签的材料,拔下来后,每种五株捆成一小捆。小麦在麦田中生长两百多天,总有难以避免的意外和风险,有些材料不够五株了,但也只能这样。

  农业科研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一季麦子长成,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尽管有些特殊试验的材料,可以通过温室等设施,缩短周期,但至少也要100多天,而且,遇到意外,可能一季就白等了。

  刘红霞着急收获的原因也是如此,她种植的材料并不多,如今已经熟透了,有小部分还在此前的风雨中倾倒,眼看要下雨了,如果雨大,这些倾倒的小麦材料,很可能发芽。

  

  科研人员骑着电动三轮车将收集的小麦材料运回基地。

  在雨势变得更大之前,刘红霞种在这里的材料终于收完了,几个人把打好捆的小麦抱出麦田,放在路边的电动三轮车上。三轮车是刘红霞骑来的,她也是在这里学会骑车的。冒着小雨,她要把这些材料放在基地的存储间,尽快晾干。而就在基地的另一处,还有她的几个学生,也收完了另外一批材料,等待她骑车拉回来。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32586668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