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的科技“芯”
这些年轻人在进入“乡村振兴实验室”之前,要在村民家里同吃同住一两个月,让他们熟悉这里的产业,增进和老乡的感情。除了休息时间,他们穿的都是黄胶鞋和皱巴巴的蓝大褂。这样的“深耕”,让这些年轻人“比农民更像农民”。
1亩地的栽培方式不同,带来了不同的生产力。
2021年,昆明市晋宁区挖矿坡村花农蒋俊文把55亩地改造为基质栽培、水肥循环一体化的大棚,种植了粉红雪山、蜜桃雪山、高原红、紫霞仙子等玫瑰品种。一年多来,每亩玫瑰花的产量增加了3倍。在拍卖市场,高原红最高拍出了9元一枝。
晋宁是中国鲜切花种植面积和生产的第一县,花卉种植面积6.1万亩,年产鲜切花50亿枝,全国超过50%的鲜切花来自晋宁。全区34万人口中,有2.2万户花农,5.5万人从事花卉生产。
这个位于滇池南岸的县城,在环保、耕地、城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是如何既保护了滇池又让花卉“长”成一个产值32亿元的富民产业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期在采访中看到,作为云南省花卉产业布局的重点县,撬动这块土地的,除了政策还有科技。
从种植端补齐“种不好”“卖不好”短板
“30年来,晋宁花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云南和中国的花卉生产核心产区,相关各方付出了许多努力和艰辛。”晋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普俊豪说,晋宁有全球最佳的温带花卉产地、有容纳每年50亿枝鲜切花的市场,有超过5万人服务于这一产业,这些都倒逼着晋宁的花卉产业必须向绿色转型。
和其他农业产业的痛点一样,花卉作为一个农民自发形成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种不好”“卖不好”的问题:粗放的种植方式,破坏了土壤环境,影响了产出;缺乏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种植支持,技术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原因,使花卉产品品质不稳定,市场价值低。
因此,补齐“种不好”“卖不好”短板,首先要从种植端开始。近年来,晋宁6.1万亩花卉种植地中,超过1万亩已升级为基质栽培。
“与传统土栽模式相比,鲜切花基质栽培能使每亩产量从3万至5万枝提高到10万至15万枝,其中优质花从30%提高到70%左右。每亩产值也从3万至5万元提高到了10万至20万元。”普俊豪说。
在晋宁城区的市中心,一座1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引人注目。进入温室,湿热的气流扑面而来。这一云南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科创中心,展示着晋宁未来花卉科技发展的方向。
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驹介绍,科创中心要解决的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输出农业成套技术、完整方案和产业成果,推动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记者看到,巨大的温室里,有种苗繁育、盆花、切花、人工气候育苗、立体AI种植5个生产试验区。在这里,通过不同的设备系统,种苗繁育一次可育苗18.6万株,年产量可达335万株;盆花每小时可填装基质5000盆,代替50个工人的工作量;解决了农业种苗生产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盆花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粗放等问题。同时,多层立体AI植物工厂生产的蔬菜,生长周期平均只有22天,比传统种植时间缩短30%以上,单茬可生产蔬菜1.6万株,产量超过4吨,是大田栽培产量的8倍。
“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和产业创新平台,科创中心是把土地里生长的花卉、蔬菜变为流水线上产品,以工业思维带动传统农业数字化突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力。”李云驹说。
除云天化外,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工作站等数十个专家团队的引进,为晋宁传统花卉种植区的设施设备进行花基质栽培、水肥循环一体,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推动花农改造升级高标准大棚,晋宁设置专项奖补资金,为农户提供10%的投资补助。80后蒋俊文就是最早参与绿色化生产并受益的花农之一。
蒋俊文过去是做花卉中间商,向农民收购花卉后再发给外地公司。2016年,他回到村里种花,从60亩开始,至今已有220亩。因多年与花点时间、花易宝等电商及企业合作,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基地上的花当天采当天发。
去年,蒋俊文建起了55亩无土基质栽培的大棚。尽管前期投入的费用增加了,但55亩基质栽培的玫瑰花产值比土栽的增加了3倍,人工、化肥等成本都下降,蒋俊文预计,“两年半能收回成本”,无土栽培带来更好的收益。他说:“效果明显好于土栽,通过温度、湿度的控制来减少病虫害,花的质量好、产量高。”
今年“母亲节”前夕,蒋俊文的种植基地人来人往,每天近5万枝玫瑰从这里发出。除了固定的50多名工人外,他还临时聘请了40多人包花、运花。蒋俊文聘来管理花卉的50名工人,有的是当地村民,有的是外来夫妻。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收入3000多元。
为月季安装上自主研发的“芯片”
这一年来,晋宁的清水河村,因花团锦簇的月季种质资源圃声名远播,吸引许多游客前来。
村里的科技小院,成为村民聚会议事的中心。小院的“乡村振兴实验室”里,近20名大学毕业生驻扎于此,他们是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多年来,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李淑斌博士的带领下,这个研究团队正在补齐花卉产业的另一个短板:品种的自主研发。
李淑斌介绍,月季是全球和中国的第一大切花,晋宁切花月季产量几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是月季之乡、花卉之城,但大量的品种和种苗需要进口,花农每卖一枝花都要交一定的专利费用,不仅农民负担重,产业的发展也被“卡脖子”。
“品种是整个花卉行业的制高点,是花卉产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李淑斌说,我国月季种质资源丰富,云南更是野生月季种质资源的宝库,占到全球1/5,绝大部分还是特有资源。
为在新品种创新中占领先机,把我国的月季种质资源多样性优势,转化为基因优势、品种优势及产业优势,多年来,李淑斌与他的研究团队跑遍全国各地,收集到国内外月季种质资源2000余份,其中有60个珍贵中国古老月季品种,1000多个现代月季品种,以及部分野生蔷薇属资源,保有育种材料10万份。经过7年的努力,在清水河村200亩土地上,建成了月季种质资源库。
李淑斌把他们的团队称为“小艾团队”。这些年轻人在进入“乡村振兴实验室”之前,要在村民家里同吃同住一两个月,让他们熟悉这里的产业,增进和老乡的感情。除了休息时间,他们穿的都是黄胶鞋和皱巴巴的蓝大褂。这样的“深耕”,让这些年轻人“比农民更像农民”。
小艾团队每年可以获得约20万粒月季杂交种子,筛选3-5个左右月季品种申请专利,培育出的“晋宁翠花”等10余个月季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些不打药就能抗病抗虫、种植在户外耐高温耐严寒、管护简单、耗能更低的月季,被称为“环保月季”。每年优选的新月季种子种苗推向市场,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这些选育出具有中国古老月季和云南野生蔷薇优异基因的育种亲本和新品种,等于为月季安装上自主研发的‘芯片’。”李淑斌说,在村里做研究,在村里出成果。这个知识型创新创业团队,不仅抢占种苗制高点,还把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
如今,晋宁已注册“晋宁康乃馨”“晋宁绣球”“晋宁玫瑰”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林奇玫瑰”“张良玫瑰”“云上俏”绣球等348个品牌,其中,爱必达“迷你玫瑰”、林奇玫瑰分别荣获云南省“10大名花”。14个高标准设施栽培示范基地、11个标准化采后处理中心已建成。未来5年,晋宁的目标是:在综合产值增加、花农增收上做加法,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做减法,在一、二、三产融合上做乘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除法。力争花卉产业农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120亿元。
“通过种植端和品种研发撬动花卉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是对中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县,以及晋宁乡村发展、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保护。”普俊豪说。(记者:张文凌)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2/zhoushilianbo-new_0615/387480.html?cid=301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