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麦浪秧苗舞 荆楚见粮安
2021年金秋时节,当阳市94.67万亩秋粮陆续成熟,该市投入8000多台套农机具帮助抢收,确保颗粒归仓。(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汪海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
放眼广袤荆楚,一边是风吹麦浪、金光粼粼的丰收景象,一边是秧苗起舞、绿意舒展的耕种画面,每一片沃土都高唱着粮稳天下安的礼赞。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北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占全国3.7%的耕地资源,生产了全国4%的粮食。2013至2021年,湖北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湖北担当。
辅之以义,辅之以利,端牢“中国饭碗”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顺应世情、国情、农情,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实、环环紧扣,全力以赴端牢“中国饭碗”。
面对市场形势的新变化,我省在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丝毫不放松粮食生产,通过“稻渔共作”、吨粮田等高效模式,找到一条粮食增产与收入增加的湖北“稻路”。
辅之以“义”,责任压得实。我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连续3年,省委、省政府细化分解粮食生产目标,将粮食生产指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形成“五级书记”抓粮食的良好局面。在春耕、夏收、秋播等关键农时,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打造齐心协力、重农抓粮的责任闭环和工作闭环。
我省科学划定401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00万亩、1600万亩左右。复耕撂荒地、开发冬闲田、发展间套种,各地责任上肩,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
辅之以“利”,政策需给力。湖北不断完善重农强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和工作导向,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购机补贴资金,统筹实施社会化服务、粮棉油生产发展等一批项目,全力保障农民种粮收益。2021年,我省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扩大到28个产粮大县,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70亿元。
真招实策,以“确定”应对“不确定”。当农资出现涨价,农业农村、经信、供销等部门多方协调,推动化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保供应;赶上疫情,我省科学组织引导,保障外出农民返乡种田、农资入店进村、农机通行、农技人员下沉服务;无论是大旱还是大汛,每当极端天气来袭,全省各地打足“提前量”,及时预警、下发技术要领,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我省充分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抓粮、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稳住了面积,稳住了产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种“智慧良田”
五谷丰登,不仅仅是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坚持“藏粮于地”,让更多农田变良田。
连日来,南漳县互惠家庭农场,无人机、施肥机和旋耕机忙个不停。“田整好后,农机作业快,低产田也能变高产。”农场负责人胡传平说。近年来,南漳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9万亩,小田改大田,坡田变平田,全县可新增粮食产量500万公斤以上。
围绕良田,我省着力补短板,建立耕地保护红黄牌制度,开展耕地保护“十大行动”,累计建成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着力提地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示范,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95%以上;着力强功能,建设退化耕地治理示范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转型。
坚持“藏粮于技”战略,点燃科技强农“新引擎”。
我省不断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品种上选优,全省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其中,绿色优质小麦品种“鄂麦006”实收产量为631.6公斤/亩,成为麦田“尖子生”;技术上培优,主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和“吨粮”模式,建设“水稻+”等综合种养示范样板,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率突破83%,北斗农机广泛应用,涵盖农业生产全环节;平台上创优,加快打造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吹响种业振兴冲锋号。
从“汗滴禾下土”到“数字农业”,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2%。
做强“全产业链” 开拓增产又增收的湖北“稻路”
去年,我省以建设农业产业强省为目标,大力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
把龙头企业扶起来!我省拿出1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大米企业转型升级,对52家重点龙头企业实行“一县一企一策”清单化跟踪。去年,全省1138家大米加工企业实现利润42.39亿元,同比增长136.8%。
把生产基地建起来!我省安排2000万元打造“种粮一体化”核心基地。潜江“虾乡稻”选育优质虾稻品种,采取虾稻共作、稻虾鸭综合种养模式,高标准建设“种粮一体化”基地15万亩,年产21万吨稻米。引导32家大米企业组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种植基地超200万亩。
把农产品品牌树起来,把市场连起来!我省投入1800万元支持“荆楚大地好粮油”和京山桥米、潜江虾稻、孝感香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国宝”“洪森”“庄品健”等一批优质稻米企业品牌。在首届湖北农博会上,组织140余家大米企业抱团参展,同台争“香”。
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我省通过“五优联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吃干榨尽“一粒谷”,炼成“一滴油”“一片药”,切实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不断丰富“绿色效益”“金色产值”的内涵。
荆山楚水,粮食安全“奋进曲”激昂回荡,铿锵有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6/t20220609_416926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