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第一仗 筑牢“压舱石”——甘肃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初夏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广袤的陇原大地上麦浪翻滚,瓜果飘香,绘就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壮美画卷。
农业稳,全局稳。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今年以来,甘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在陇原大地掀起了春耕保粮的热潮。
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目前,全省高质量完成了春耕生产,春播粮食作物3135万亩,全省在田粮食作物3920万亩。
稳产保供不负春时
今年年初,甘肃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
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甘肃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不负春日好时光,武威市凉州区的田间地头开始忙碌起来。连片平整的庄稼地里,大型农用机械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田间作业。农技专家发挥带头作用,上门为群众解答种植难题,手把手“传经送宝”,力促粮食生产稳产提质。
“凉州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早谋划、细部署,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凉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如期完成了粮食种植120万亩、小麦3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的春季农业生产任务。
春管扎实有力,是夏粮丰收的必要条件。科学做好春田抗灾管理,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出台《甘肃省科学抗灾促春管夺夏粮丰收预案》,为今年春耕“保驾护航”。
全省水利系统积极协调,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利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一边督促全省各地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进度,一边及早做好抗旱蓄水机井检修,有效拦截地表水,保障抗旱应急用水。
针对今年春季市场农资大幅涨价情况,我省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春耕农资储备供给和补贴力度,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计划承保面积1311万亩,较去年增加140万亩,覆盖面提高到36%。
省供销联社提早组织各级供销社和农资企业迅速行动,采取驻厂盯货、落实订单,加大采购和调运力度,足额完成了储备任务,确保线上可下单、线下能配送。陆续开展农资保供企业名单公布、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加强农资质量监管,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一系列惠农政策项目支持,激发起全省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从田间到大棚、从河西到陇东,一幅上下齐心、辛勤耕耘的画卷徐徐展开。
荒地整治夯实基础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走进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的庄稼地里,小麦、大豆、玉米苗长得密密层层,农户在田间除草、施肥……
在杏园乡南家川村,经过除草、翻犁、施肥、旋耕、覆膜等诸多环节,定西润兴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的260亩撂荒地变成沃土,农户正忙着种植马铃薯。
“年初经全面排摸,全村共有撂荒地540亩,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积极引进合作社,鼓励农户复耕复种,进行全面整治,现已全部整治到位。”南家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彪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撂荒地整治,坚持把统筹利用好撂荒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村级集体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广应用为突破口,把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及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的集中连片粮食产业带,探索出了撂荒地整治的成功模式。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
数据显示,我省约有撂荒地550万亩。2020年至2021年已整治350万亩,截至去年底仍有撂荒地200万亩左右。我省农业农村部门计划用两年时间将撂荒地全部整治到位,今年到目前已复垦种植马铃薯、大豆等作物123.86万亩。
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粮食作物抓点示范方案,并将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领导,靠实到技术单位,并明确具体包抓责任人。
各地各部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通过集成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累计打造省级示范点58个,关键核心技术示范面积达到2.6万亩。
种业振兴满载希望
夏日里,走进甘肃农垦集团的种业公司玉米制种基地里,成片的玉米郁郁葱葱,满目是丰收的希望。
依托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种业公司逐步形成了一套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推广的玉米新品种34个,奠定了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根基。
甘肃,东西跨度1600多公里,地形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
作为国家三大种业基地之一,甘肃省立足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坚持把种业振兴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我省现有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植物优质品种80多个,甘肃农作物良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1年,全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294万亩,产种量17.5亿公斤,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41.2万亩,产种量5.8亿公斤,分别占全国制种面积和产种量的52%和33%;
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薯面积48.8万亩,产种量9.9亿公斤,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13.98亿粒;
瓜菜花卉制种面积44.7万亩,产种量3317万公斤。
今年,我省明确提出,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临泽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制种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监管,形成春季播种、夏季管理、秋季收获、冬季加工的循环生产加工链。
酒泉市通过政策扶持、强化管理、龙头培育等措施,建成50多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主的种子生产基地。全市制种农户7.2万余户,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达200家。
种业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作为甘肃农业科技研发的主力军,省农科院不仅在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群众送去小麦、玉米、胡麻等良种,还结合会宁县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组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甘肃省农科院等13家单位36名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走进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画上圆满句号,为今年又一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到农资保障,从生产、科研到管理监督,干部群众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今年秋天陇原大地丰产丰收的金色希望。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tzl/ddymdzfhjs/dfdt_29065/202206/t20220609_640206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国家乡村振兴局多举措稳就业防返贫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2023年上半年土地...
2023-07-21“五位一体”金融支农...
2023-05-13芜湖市创新推行党组织...
2023-04-15“千万元村”的诞生秘...
2023-03-11安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
2023-03-04轻轻松松“颗粒归仓”...
2022-12-24土地托管“托”起好日...
2022-12-082022年第三季度土...
2022-12-08乡贤理事会“理”出文...
2022-12-08土地托管,种地打工两...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