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时评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202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以上

发布时间:2022-06-03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作者:佚名

  5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下一阶段广东渔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意见》明确了广东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以上,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9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达到30%以上,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新增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0个,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例达到65%以上,水产品产地质量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重点养殖区域全部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培育5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3个跨区域产业集群,建成示范性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中心。

  渔业是保障食品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意见》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宜渔则渔、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生态,不断增强广东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广东是中国渔业第一大省。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广东水产品总产量875万吨、养殖水产品总产量746万吨,水产苗种产量超过1.3万亿尾,均位居全国首位。广东有超过20个养殖品种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淡水鱼苗产量占全国60%以上,虾苗产量占全国21%。

  《意见》指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四点基本原则:稳产保供,安全可控;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业为本,标准引领;治理有效,提质增收。近年来,广东积极部署渔业绿色转型,推动水产养殖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产业转变。通过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养殖尾水治理、建设“美丽渔场”等一系列举措,广东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渔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意见》要求,夯实现代渔业产业基础。将养殖水域滩涂、养殖设施用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保障水产养殖空间。实施水产种业振兴工程,扶持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联合体,坚持办好水产种业博览会,打造广东水产种业“南繁硅谷”。提升渔业技术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意见》提出,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科学布局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和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建设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布局建设一批渔业产业园、示范区、产业集群。打造渔港经济区,因地制宜打造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涉渔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构建产业联合体。抓好品牌和市场,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水产区域公用品牌、优质水产企业品牌。以渔业文化节庆(展会)活动、“粤菜师傅”工程等为依托,策划开展水产品品牌推广、水产预制菜推介等活动,培育广东水产消费新热点。

  《意见》还对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做出部署。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推进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国考断面所在流域等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加快全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在线监测和分类综合治理。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积极发展多形式的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全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加大抽检覆盖率,建设大湾区水产品供应基地,建立完善供港澳标准水产品检验共享平台和互认机制。构建渔业生产生活生态良好空间。高标准打造一批美丽渔场,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发展观光渔业、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39419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时评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时评网 tdsp.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 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